有几个祂曾经哭泣,第一个是为耶路撒冷的景况:“祂临近的时候,望见京城,便哀哭她”。其次祂为一个挚友(拉匝禄)的离去而难过哭泣:“祂流泪了”。
1964年11月21日,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第3次会议结束时,保禄六世教宗授予此像‘教会之母’的称号。在圣伯多禄大殿敬礼教会的母亲,这真是太美妙了!
(参阅:《生活的基督》宗座劝谕,第2号)这番话为首批门徒、伯多禄的继承人和各时代的青年同样有效。
第三是身份认同。修女会服是圣召认同的一个重要标记,正如教宗提醒司铎时常穿着司铎服一样。辽宁省的修女终年穿着会服,既获得社会认可,亦对自身身份认同。
《信德报》2017年1月22日第4版《提倡节俭为教会当务之急》一文,反映了当今教会负责人、堂区本堂及会长们,在生活中追求物质享受的一种倾向,这是一种病态。
从《信德报》3月24日第3版上,看到一篇署名伯多禄写的一篇文章《悔改的真谛》,让我深有感触。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围绕告解圣事展开,指出在办告解时的后悔与悔改是不一样的。
2011年10月13日《信德报》第6版刊载了一篇题为我见我闻(作者:楼美娟)的文章,其中说到在南方某地,见到一位修女,穿着花衣裙,带着手环,留着烫过的长发,穿着高跟鞋,除了脸没有化妆外,十足是个标准的现代都会的时髦女性
恰巧在“信德”2016年第9期7版看到王莉萍姊妹所写的《教堂是‘坏人’去的地方》一文,觉得非常风趣。她在回答教外朋友:教堂是好人去的地方?还是坏人去的地方?
c劳动式的福传——在教会宪章第41节里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至于那些辛苦劳动的人们,应该借着人力操作来使自己成全,效法曾经亲手劳动的基督,以实在的爱德,欢乐的行为,彼此担待,从每天的劳作中升高到传教的圣洁培育
我们的《天主教教理》第2296条:“在死后捐赠器官是高尚而有功绩的行为,值得鼓励……”祈愿天主,祈愿圣母玛利亚助佑他们,为实现这一人生夙愿,以这种非凡的善行与义举去见证我们的信仰,传扬基督福音,为光荣我们的在天大父去践行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