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是否能积极踊跃地做奉献,是一个堂区兴旺与否的重要标志。宗徒时代是教会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其中一条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友们对教会积极踊跃的奉献。
《圣经》向我们启示天主的慈悲永无止境,祂的正义也十全十美。二者如何协作呢?慈悲的事实与正义的苛求如何相互连接呢?它们似乎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现实;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恰是天主的慈悲使得真正的正义臻至圆满。
由于编著经文的作者受时代背景的局限,大都用当时流行的文言形式,虽然内容真切全备,但对文化不高的普通教友来说则显得过分高雅艰涩,因此便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加上传统习惯影响,好多教友难懂其中奥义,只能有口无心地机械诵念
在岁月的长河里,泛起了一朵朵爱的浪花,在奉献之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踏实坚定的脚印,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撒下了汗水和泪水。基督的教导是他们生命的导航,众生的需求是他们服务的对象。
6月20日,这一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但对于防艾办关爱中心的修女和几家HIV家庭来说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教宗说,那时的福传“不走本地化的路径,而是仓促地移植,并强行事先已构成的模式,不尊重原住民。相反,瓜达卢佩圣母显现时,身上穿的是当地人的服装,说他们的语言,接纳并热爱那里的文化”。
今年教宗文告的主题是《耶稣禁食四十昼夜后,就饿了》。文告的内容邀请我们重新发现守斋的价值。教宗指出:“真正守斋的目的在吃真正的食物,这个食物就是天主的圣意”。
在政界人士中,包括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和苏里南的总统,乌拉圭和巴拿马的副总统出席了教宗主持的弥撒。
教会不是“粮仓”,不能给每个人发放免费的粮食,教友也非人人富豪能给周围的人提供免费粮食,这饼不是物质的饼,而是精神世界的“饼”,可以使精神“饥饿”者饱飨美味的饼。
也表明社会人间关系的一种和谐。但是,好事过了头,味道就变了。慈善行为,决不是个人对个人的施恩。赞助人未必高人一等,受助人未必低人一等,双方是平等的。没有平等,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