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成熟的一天,我到了刘奶奶的家里,告诉了她一个让她感到天大的喜讯,那就是我要带她去趟教堂,带她去见见她顶礼膜拜了一辈子的心中的真正的老天爷。
教堂的弥撒刚结束,姑娘们便来到我家,顿时小楼充满了欢声笑语。她们都是有备而来,每个人手里都带着件家什:花花绿绿的搪瓷盆儿、用秸杆做的盖帘板儿、剁馅用的柳木墩儿、明晃闪亮的切菜刀和小巧玲珑的擀面棍。
那时不懂事,到教堂去印象最深的就是老跪在那里(那时跪凳没有垫衬),膝盖骨经常跪得生疼。教堂祭台前中间的通道把教友一分为二,一般女教友跪左边,男教友跪右边。
昔日的教堂遗址上建起了座座高楼百年工业重镇,开始重振雄风。短短30年,唐山已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经济以平均每年12.7%的增长率快速发展。
几年来,从教堂开始每周二明供圣体我几乎没有缺席过。两个原因:抽出时间能静静地陪伴耶稣度过一小时,是生命中一段最宝贵的时光。
教会刚恢复时,做了一批跪凳,她会油漆,把这活儿揽了下来,由于工作量大,劳累过度,发烧、感冒、咳嗽持续不断,儿子埋怨说:你给教堂干、干、干,累病了也没人来瞧你……儿子的话启发了她
因而,农村的教堂变得空空荡荡,而城市的教堂则变得拥挤不堪。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社会问题,是否引起教会足够的重视呢?或者说,教会有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面对这一重大的社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呢?
从上清湾天主堂,到勒竹围教堂,再到仙花寺天主堂遗址,我们并不遗憾没有看到利神父在中国建的第一座教堂,因为那有什么呢?我们追寻的不是教堂,而是信仰的踪迹,天主的踪迹!这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这时,我的眼前闪过一个朴实、慈祥的面孔……说来非常惭愧,我22岁那年是生平第一次来到教堂参加圣诞节礼仪,那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平安之夜。
记得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走进教堂的时候,您正站在祭台前主持弥撒圣事,远远地望着您高大魁梧的身影,静静地聆听您铿锵有力的声音,一种敬佩之情在我心里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