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澳门教授及撰写有关神学,并在宗教研究学院工作,其他的事,我完全没有想过。我喜欢我的工作,也喜欢在澳门居住,我希望能一直继续在[宗研]学院从事的工作。
昔日申合修修士(左)与林慈华神父在厂洼福州教区福清堂区林进德神父对林神父的帮助更是记忆犹新,“我于1993年11月办理出国留学接受神学培育,一路上能顺利进行,都有赖林神父默默的支持和帮助!
有些信友认为熟识圣经的程度是衡量灵性生活的指标;于是,他们相信,曾经在神学院念神学,修读过许多经卷研究科目,又学会释经法的神学生、教职人员们,必定比没法研读圣经的老年人或智障者更加“属灵”。
因为知道天主是我们的天父,所以,即使不了解有关神学和教理,即使不熟悉圣经,只要学会了和天主祈祷交流,就够了。祈祷使人成为基督徒;祈祷使人成为属于主的人。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教会目前使用的和合本中文圣经,虽然在中国基督教发展史上居功至伟,哺育了数代信徒,但应该看到它还是受到当时时代、环境、神学背景等因素的限制,还未臻完善,有些译文还需要重新推敲与理解。
王敬弘神父在神学论集第二十七期写了一篇文章,提供守贞者与异性友爱的一些分辨神类的原则:“首先要再三强调的是:守贞者与异性间深刻的友爱是出于天主的恩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他们可以显示他们的慷慨,去认养被遗弃的儿童,或者去完成对别人的一些很费精神的服务(教理2379)。所以,今天社会上为得到子女而运用的人工受孕,都是对生命的极度冒犯,是教会所不能允许的。
在印度传教期间,沙勿略在街上摇动手上的铃,以召集人们听道,他也探望病人及教导儿童要理,并向教外人士福传。每到新的地方,他必与当地人共同生活,吃的食物与穷人一样,夜间睡在地上。
在加尔各答,我们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姊妹和弟兄为区内最贫困的人——被人离弃的人、没有人爱的人、患病者、垂死者以及麻疯病人和儿童——工作。
我们看祂那双治愈人们的手;看祂那双降福儿童的手,那双覆在人头上的手,那双被钉在十字架上、永远带有伤痕、作为祂随时愿意为爱而死的手。现在我们可以做祂所做的:把面饼拿在手中,让面饼借着祂的话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