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荣·罗海瑟(RonaldRolheiser):《灵魂的渴望一一细说基督徒灵修》,光启文化事业,2008年12月初版,13页。
约翰·梅因在有关默观祈祷的一书中说:“我们知道天主是最密切地与我们同在,我们也知道祂是绝对地超越我们。只有在深深的和具有释放能力的静默中,我们才能调和这奥秘的两个极端吊诡”[31]。
为了改变世界、改变生活;为了期待瞻仰上主的面貌,东方教会隐修制度中特别看重的是梅改、自我舍弃、寻求内心的平静、持续的祈祷、斋戒和守夜,静默及作灵修上的奋斗,在主内享踰越的喜乐,期待他最终的来临,奉献自身及一切所有物
一、从理解信仰到担当信仰作为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将会从收集到了的若瑟•拉辛格(JosephRatzinger)神学家的一些著作中,综合梳理几个与身为教会首牧的本笃十六世最终的言行----教宗离职
教会,尤其是罗马主教,需要像圣瑟一样,同圣母玛利亚一起守护耶稣,守护整个受造界,守护每个人,尤其是穷人。他说:看,这就是罗马主教蒙召从事的服务,而我们每个人也蒙召使希望之星重新闪烁。
王建军为了培养员工的服务和感恩之心,鼓励他们去公益慈善机构义务服务,体验生活,如河北任丘若瑟残婴院、保定望都的麻风病院、安国民政局举办的老人院。
在智利,他完成了人文学科的研究,然后于1963年回到阿根廷,就读于圣米格尔的圣若瑟大学(ColegiodeSanJosé)并获得哲学学位。1967年至1970年他攻读神学。
以前不热心,犯过罪,要好好认罪、悔改、补赎、祈祷;要好好恭敬圣母,祈祷,求大圣若瑟。”这简洁明了、语重心长的教诲和劝勉,字字珠玑,寓意却是那样的深远、那样的厚重、那样的关怀亲切。
终于等到一个机会,进到大门开始爬山,来到中山堂还赶上参加了一台弥撒,由于山下大门紧闭,所以教堂里教友很少,从中山堂里出来,我们暂时没有继续登山,因为天色将晚,而是来到中山堂前的一片开阔地,人称三圣亭,就是大圣若瑟
——4月29日教宗在圣玛尔大之家在弥撒讲道中解释说,去办告解不是去干洗店,而是与耶稣的一次会晤圣若瑟也有过艰难时刻,但他从未失去信心,而是设法克服困难,坚信天主绝不遗弃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