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死亡观是出世的,它主张顺应天理和自然之道,既不悦生,也不恶死。佛教的死亡观是抑我的,它主张战胜自己肉体的欲望来享受来世的快乐。
教宗阐述说:「温良是做人处事之道,它使我们接近耶稣,让我们彼此合一。
主差遣他的传道人传扬生命之道,不是要讲“理学和虚空的妄言,”(哥2:8)或“似是而非的学问,”(弟前6:20)乃是要讲福音,就是“上主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坎塔拉梅萨神父这样说:“每一个宗教或宗教性的哲学一开始便告诉人得救之道,基督信仰则不然。基督信仰告诉人天主为人所做的。耶稣开始讲道时并不说:‘你们悔过信从福音,为使天国来到你们中间。’
“对有信仰者而言没有折衷之道:属于耶稣的人不可围著自己转,他必须走出自己,来到耶稣那里”。教宗由此提出一连串的询问,帮助基督徒反思自己行走的方向:“我是否积极地走向上主,还是围著我自己转?
不仅如此,教宗还期勉众人投入「真正的文化革命」(参阅:《愿祢受赞颂》通谕,114号),改变「我们共同的目光、态度,以及为人处事之道」。
英雄豪杰所兴起的兵慌马乱、民不聊生,终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指点迷津,提出化解之道:德治、王道、仁政的呼声,亦不断地响起,一直要等到百姓安和乐利,个人安身立命而止。
回避决非上策,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首先,主教神父要重视。有必要在牧灵、福传、教堂建设三大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再加上一项教友素质教育。
尼玛拉1月27至28日在圣若瑟主教座堂参加工作坊,主题为“美满基督徒家庭生活之道”,对象是异教婚姻的夫妇,以及有意与不同信仰的异性恋爱的青年。参加者共80人,年龄介乎20至34岁。
为了在这方面不陷于诱惑,你们应该谦卑地信赖天主,保持警惕和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