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终会坚信,需要无尽的慈悲,如同基督圣心的慈悲,才能赔补人生中的许多罪和苦难。慈悲若是低於那层次,便无济於事」。慈悲会弄脏手,带来危险;慈悲涉及的是人,而非案件。
他在山园祈祷(玛26:36-46)时,那种宗徒背之,犹太人告之,外教人害之詈之,司教国主官员兵民人等齐心共杀之,被人凌辱受许多苦难的情景都浮现在眼前,心神的切愿和人心的软弱交织在一起,因此三次这样的祈祷
圣保禄也勉励我们夸耀自己的苦难。这不太容易理解。我们认为这是最难以理解的部分,似乎它与之前描述的平安条件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它却是最可靠、最真实的前提。
各位教友,我们应该从这个比喻中得到启示:如果富有的人缺乏爱心不知善待贫弱,来世会遭到痛苦的惩罚;而默默承受苦难的贫穷人,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却不发一句怨言,而将来会接受幸福的休憩。
对天主赐予的痛苦,我们要学会承受和感恩,他必会用他的大爱让我们获得赏报,并使受苦之人得到不畏惧苦难的坚韧。
这种背叛的挣扎,自然也会使人逐渐趋向丑恶黑暗,最终陷入苦难悲惨。如果人真的陷入此种困境,也只能说是自讨苦吃。人为什么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想逃离天主?
要知道,他往前走一步,就向苦难靠近了一步,向十字架走近了一步!啊!没有人能够拦住他,他心爱的门徒伯多禄不是曾经尝试过吗?
博瓦蒂神父最后勉励参加避静的圣座各部会首长,要像伯多禄那样跟随上主,在祂的苦难和十字架的道路上跟随耶稣;要在祈祷中恳求圣神赐予恩典,做基督的真正门徒。
他生活中的软弱和困苦使他成为酵母,因为他晓得设身处地为那些经历过同样苦难的人着想”。1942年4月5日,一些修生成立了一个善会,立志因耶稣之名“在众人内,并为了众人默默无闻地做酵母”。
在遇到任何痛苦患难时候,首先想到主,将痛苦当做对自己的考验,不抱怨,虔诚的背负自己的十字架,一路追随耶稣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