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无私奉献中,才能与天主相遇,体会到上主的圣意,这样才不会与别人斤斤计较,才会感到付出比得到更为快乐。
但据了解,各地教会教友们的习惯多是找年龄比较大的教友做代父母。这样,势必代父母与其代子女相处的时间较短,不能较长时间地跟踪教育管理,尽其职责,失去了做代父母的意义。
在首次非洲大陆牧灵访问的第二天,教宗首先礼节性拜会了喀麦隆共和国总统保罗•比亚;然后接见了当地主教。教宗所到之处,都是载歌载舞的欢乐海洋。
它显示了贴心的宗徒团体从根本上对主的跟随,放弃了世界上的财物,依附于“以默西亚的耻辱比埃及的宝藏更为宝贵”(希11:26)的道路。这里是用末世论的视域——指向未来,那要比现在重要得多也实际得多。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事实上我们本身没有那种“步行水上”的功夫,而且我们所面对的种种“现实”的确比我们强大,所以才应该现实地投奔力量更为强大的靠山——耶稣。
宣讲固然是福传的主体,但祈祷和爱的行为比宣讲更重要。事实上,福传不是人说服人,而是透过基督徒彰显天主圣神的工作。去年领洗的一位中年教友,在信仰的路上成长特别快。
作为母亲的加藤浩美听到如此严重的疾病,比听到孩子是个痴呆儿更令她肝肠寸断。她以为,秋雪之所以选择降生在她的家里,那是因为“他相信我们做父母的会陪他一起走下去”。
教宗说:圣路加流传给我们的天主经形式比今天已经通用的圣玛窦的天主经简短。这篇经文大家都能背诵如流,也塑造了我们的生活,甚至陪伴我们到临终时刻。
廿八岁的佛教徒帕·桑比(PhatSampy)是《信使》的主编,自二零零四年开始在传播处工作。他忆述《信使》在创刊时,发行版面仅八页。他还指出,最初担心自己会皈依天主教,后来发现这种想法毫无根据。
教宗比约十二世说司铎是“基督第二”,所以司铎不能不与至圣老师走同样的路,应该背自己的十字架,把所有的困难放在肩上。当司铎不难,但若要照司铎神品完全的意义去做,实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