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尊重女性的选择和独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当我们的女儿或者我们朋友的女儿们选择做修女时,我们的反应很是可怕。他说道。他强调在他的书中所采访的女性都是自由作出她们的抉择的成年人。
走进她修养的住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位爱主的老人,也是一位主爱的老人:她躺在床上,手里握着念珠,正念玫瑰经;床的上方高悬耶稣基督的苦像;床的里边摆满了圣经、圣书和“信德”、使徒报、圣心蓓蕾、荒漠清泉等教会报纸
(咏廿四7)教宗府讲道神师坎塔拉梅萨(RanieroCantalamessa)枢机在今年的将临期讲道中以这段《圣咏》作为主线。他在12月9日的第二场讲道中解释,这里指的是要打开信德、望德和爱德的门。
教宗指出,真正的皈依不能仅限于言词,因为“有一种团结互助的动力使教会成为天主的家庭,那里以共融的经验为核心”。“共融”意味著“放在一起”,“共享一切”,“成为一个团体,而不是自我封闭”。
掀开新页,将临期,唤醒沉睡心灵,基督诞生,为我等,带来救赎希望,期待准备,醒悟悔改,无愧到主面前,呈上祭献,清洁了的心灵。期盼喜乐圣诞,耶稣再度临,赎恩降来。惊醒自己,长醒悟,祈祷战胜诱惑。
教宗希望我们能在信德年内重新发现自己的信仰之路,使我们与基督的相遇充满喜乐与更新的激情。信德年为我们是一项邀请,要我们以真正更新的方式皈依主,因为他是世界的唯一救主。
郑板桥的这首诗一直不能让我完全领略其中之意,直到今天,透过这首诗,才让我更深层次的完全明白,民间的“一枝一叶”细小的事情都无一不在天主的关爱之下,让我深深感受到天主的临在,感受到天主的大爱。
静下心来,默默地祈祷,愿天主垂顾弱小卑微的我,最感动的时刻是被天主想起,最美的时刻是我想起了天主,我受了伤痛他给我包扎,我迷失了,他要找回,他给我疗养,他是我欢乐忧伤时的朋友,是我背靠的一棵大树,是我雨夜注视的那束烛光
在我们许多神父的观念里,似乎只有教友才是我们服务与关爱的对象。有位中国神父到美国访问。习惯性的问美国的一个本堂神父说:你们堂区有多少教友?神父回答说:每个人都是天主的子民,都是我服务的对象。
2008年9月3日,是爹妈牵手走过的六十个春秋的纪念日——钻石婚。四年过去了,可那温馨的场面在我的记忆里依然清晰。记得那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