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今世界不断地发展,因此,有些传教士心中浮躁,认为传教无希望,跟不上潮流,教会世俗化了,没治了。但为何不把中国佛教留给后代的中国人的那份潇洒自在继承下来,并发扬在福传事业上来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天主教在关爱麻风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失学儿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关报道和研究见诸媒体。但关爱跨地区婚姻中的外来媳妇,由于问题复杂,牵涉面广,调查难度大,鲜有学者研究。
传教士要深入世俗社会,修士们则远离人烟。尤其在经历法国大革命以后,修道院选址的第一标准是和平安宁之地。当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三百年稳定的满清统治,有的是人迹稀少的深山老林。
如果基督徒认为这些礼仪的确含有迷信成分,那就禁止参加,如果怀疑其含有迷信成分,也应禁止参加,但传教士们可以豁免。在今日来看,这种回复的确是对教会“事实怀疑”原则的非常明智的运用。
武装血腥冲突、恐怖暴力活动、以及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使全体人民蒙受闻所未闻的痛苦,其受害者特别是那些最脆弱的一群,诸如儿童、妇女和老年人。
在这时期,郭神父除了让教友们学习圣经,在每个假期中他都会给儿童们举办夏令营,让孩子们从小扎下信仰的根,每次都有七八十人参加。
正是这逻辑驱使人剥削儿童、遗弃老年人、将他人沦为奴隶、过高评估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贩卖人口、以灭绝的途径进行动物毛皮及沾满血的钻石交易。
从牧羊人到铁匠,从面包师傅到乐师,从打水的妇人到玩耍的儿童:这一切都诉说着「日常生活中的圣德」,即喜乐地以非凡的态度,履行日常平凡的事务;耶稣就如此诞生,为与我们分享他的神圣生命。
其实,在明代的传教士中也不乏其人。利玛窦神父对中国文化的观察也是细致入微。罗明坚神父更加直接地断定,他们唯理性是从,按照格言与结论行事,在道德方面身体力行,洁身向善,并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钻研文科学问。
指不出来的原因就是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国家不允许外国传教士在华传教,在中国没有外国传教士的情况下,出现了几千万基督徒,这个责任应该由哪个国家、哪个宗教组织来负?谁应该对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