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心直口快、性格急躁、热情冲动、常说错话、做错事,让耶稣很操心的人。在他跟随耶稣的三年中,他的个性被耶稣一再塑造、训练,尤其在五旬节时,经历圣神的更新,他不但痛改前非,且奋不顾身地宣扬福音。
耶稣说:「饥渴慕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必得饱饫。」(玛5:6)我们千万不要自以为学识高深,白纸上的黑字一看就懂,无须多读。许多有读了一辈子的圣经,每次都感到有新的启示。
过去,我在福传中也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我反复思考觉得错了,新约圣经中,洗者若翰,耶稣、伯多禄宗徒……他们传教时都是先传悔改之道。
如果不是天主那一口气息,人只不过是尘土而已;人所取得的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天主的祝福;基督徒的福分和先知、司祭、君王的尊贵名分都是耶稣用苦难和死亡换来的。
在当今这个一切向钱看、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时代,金钱的观念冲淡了很多基督徒的信仰,为了金钱,瞻礼主日不再罢工,为了金钱,救灵大事不再重要,为了金钱,把耶稣托付给的福传使命更是不管不顾了。
因为当时没有场所,堂口的一切宗教活动都是在老会长的家里进行,过瞻礼的时候,就在他家的院子里搭祭台,老神父们吃住也都是在他家里。直到村里盖好了教堂和神父的住所。
因为当时没有场所,堂口的一切宗教活动都是在老会长的家里进行,过瞻礼的时候,就在他家的院子里搭祭台,老神父们吃住也都是在他家里。直到村里盖好了教堂和神父的住所。
但对于神父们而言,大瞻礼既是喜乐的日子,又是最为劳累的时候。
每遇四大瞻礼,他都要披星戴月奔赴各地做弥撒送圣体,有时一天要做七八台弥撒。在他任职期间,先后盖起两座教堂,由他劝化领洗的慕道者有700多人。
即使在那些特殊的年代,私人家中念经一直没有间断过,孙天福神父续说,这里的教友很热心,除夏秋农忙外,主日和大瞻礼不下地干活,罢工已成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