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为了基督和教会的缘故而忙,其本身并非坏事,很多时候甚至是必须的(如大瞻礼布置圣堂、安排礼仪,管理堂区或修会的财务,负责后勤等等)。
同时,新的万圣堂建在墓园的南边。原来散落在墓园的77块墓碑被放置在教堂的内墙,遗留后世。1954年,栅栏墓地成为北京市委党校,837个墓地被挪往北京教区的西北望。
教会已有明文规定,管理礼仪(即制定、审查、批准礼仪)权只属宗座及依法律规定属于主教。其它任何人士,即便是司铎,也不得擅自增、减或改变礼仪的任何部分(礼仪22)。
必要的话,可以增加国际性的组织机构,大家一起处理我们这个家的管理事务;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要使每个人都有成熟的良知,深信彼此负责合作的必要。我们眼前所看见的问题很复杂,而且时间也紧迫。
一个机构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章可循,管理有效,目标明确。
(宗6:4)正是因着宗徒组织的健全,又选出来以斯德旺为首的七位执事来管理教务,所以宗徒们才可以放下日常琐事,专务祈祷,并为真道服役(宗6:5),才取得了福传工作的累累硕果,天主的道渐渐发扬,门徒的数目在耶路撒冷大为增加
最后,管理得当。博舍团体在管理上是非常谨慎的,全面负责姐妹们的领导是从她们中选出一个德高望重,具有管理才能的人。神父、牧师不会直接参与管理,她们的负责人定期向最高领导汇报情况。
访问结束时,教宗在圣堂的露台问候了广场上聚集的众多信友。教宗感谢他们的热情,邀请他们所有人为他祈祷,好让他能做一名好主教,避免犯错。
两年前,与市政府协商后,通过教区的大力支持,现任本堂苏金龙神父和教友着手在原地重新翻新,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花了320万,建成并装修了现在的圣堂,堂内348平方米,能容纳300人。
老神父谦逊待人,平易近人,经常和会长等一些教友们在堂里商量一些教友或教外朋友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事,和教友们打成一片,没有一点神父架子,那么大年纪,还和我们一起打扫圣堂甚至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