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是天使报喜节,教宗因此强调:我们只有像圣母那样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才能接近天主。救恩既买不到,也卖不掉:只能由恩赐而得。 内心的骄傲把我们带向何处?
当天的读经给我们呈现出一些强而有力的图像:达尼尔先知讲述在神视中看到天主的光荣,人子耶稣基督在天父面前;默示录记载说,总领天使弥额尔和他的天使击败了龙,那条远古的蛇,号称那欺骗了全世界的魔鬼。
他首先解释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说:信仰让人发现与天主的相遇使人具有的真、善、美得到发扬、完善和提升。信仰也是一门学问,即赋予生命趣味、新的生活品味、喜悦地活在世上的知识。
教宗在讲道中提出3项反思:达味死在他子民的怀抱中;直到最后他都属于天主子民;他有罪:他自称是‘罪人’,但他从未远离天主的子民。 教宗说:是罪人,但不是背叛者!
在《朝圣路上佛教徒》一文是说过,我娘家和夫家祖祖辈辈都信佛,拜惯了观音,拜惯了菩萨,就在去年四月份跟随教友去上海佘山朝圣,因为有天主的恩宠,圣母的护佑,我的晕车毛病,在朝圣路上消失,使我要成为一名教友的决心涌上了心头
这位母亲今年70岁,小学文化,自从认识了天主后,她承行主旨做好贤妻良母,不但引领部分儿女领洗进教,更把他们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下面是对这位母亲的采访实录。
在要理讲授中,教宗省思了父母在生育子女时对他们的子女作出的许诺,强调天主会看顾这些子女。
亚巴郎在希望的道路上受到很多诱惑,但他相信天主,听从天主,因而走向应许之地。教宗表示,有一条希望的线,它连贯整个救恩史,是喜乐的泉源。今天教会告诉我们希望的喜乐。
耶稣的回答乍聼来似乎与若翰的要求对不上号,因为若翰期待的是一位最终能建立天主国度的审判者。然而,耶稣表明祂是天父慈悲的具体工具,祂来为带给众人慰藉和救恩,并以这种方式彰显天主的审判。
当天的读经一记载,圣保禄宗徒在宣讲耶稣基督是救主之前,先谈论了天主对以色列人的拣选,以及天主带领以色列子民出埃及的事迹(参阅:宗十三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