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激动地向王神父道谢时,他却说:“你们不用谢我,要谢就谢我们的天主吧!”多么好的神父们啊,他们不愧为基督在世的代表、教友灵魂上的父亲。
加拿大主教团主席迪罗谢(Paul-AndréDurocher)枢机和圣座社会传播委员会主席兼世界主教会议信息委员会主席切利(ClaudioMariaCelli)总主教也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年出生在江西南城县世代教友家庭,1942年-1945年就读于南城私立启迪小学;1945年-1949年就读南城修院;1949年-1950年就读于抚州私立真光中学;1950年-1952年在南城修院攻读哲学;1952年,与谢云生
菲籍玛利费.谢比尔(MarifeSebial)修女便是那位外籍女士。她花了很多时间在国内四处奔波。有时她会乘搭火车及内陆机,但更多时候都是坐四驱车在路上颠簸奔驰。
那人答道:“不用谢,都是教友,又是邻居,要谢就谢天主吧!”我立刻问:“您是小六子(教友孟小英)的爱人申玉良吧!”他说:“是。”随即给我介绍说:“这位是王神父,这位是教友。”
被利益、效益、权益和己益的社会所益化的人,就像物。他们争分夺秒,生怕丢了寸金难买的寸光阴。尤其是那些事业有成的男人,对他们来说,陪伴父母、妻子和孩子是浪费时间。
为修道生活来说,为学日益,益的是什么?益的是我们对天主的了解越来越多。为道日损,损的又是什么?
书报上的文字,肯定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高度提炼的产品,除了那些低级趣味的书刊,大都益于人们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成长发展,久读必会增强身心阅历,所以古人也有开卷有益的说法。
所以我们都该将此理论当作压倒一切的人生要务,而将集聚财富、获得荣耀、享受快乐等置于荣主益人之后,如此才能活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以身作则所完成的福音精神。
《幼学琼林》提到:“李益设防妻之计,常撒冷灰;志坚送妇之词,任撩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