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没有宽容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关于宗教信仰自由,他说:“有关真理和自由的关系,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对此曾作了非常仔细留意的反省。
在这种情况下更有人将人的自由同与另一个人厮守终身的能力对立起来,这种思维带给人的讯息是:保持自主才能成为自己,只有借助关系才能与他人接触,而这些关系是随时都可以中断的。
为此教宗勉励这些为圣座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在万事中常怀有爱,以专业行爱德,始终寻求众人的利益、教会和每个人的利益。圣座大使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为主教任命进行周密谨慎的调查工作。
天主教没有规定教友协助教会经费的方式,普通是自由乐捐。十六世纪时为修建罗马圣伯铎大堂,教会的确用过购卖赎罪卷的方式来募款。这事引发马丁路德的抗变色镜,最后导致教会分裂,后果非常严重。
我愿意给这些最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难道不许我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所愿意的吗?或是我好,你就眼红吗?”
教宗提出耶稣对待罪妇的榜样,指出耶稣没有谴责她,反而超越法律的限度,为她打开一个自由的空间,对她说:去罢!从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若八11)。
在福音的叙述中,祈祷促使伯多禄宣认自己的信仰,随後又在狱中获得自由。祈祷也使伯多禄从他自己的傲慢和胆怯的我释放出来,接受耶稣交给他的使命。
目的就在于让我们更加清晰更加透彻地加深对天父慈悲面容的注目、瞻仰、重视、回味、仿效与复制,正如教宗方济各在慈悲禧年祷文中所指出的:要如同天父满怀慈悲,彰显天主宽恕和慈悲的力量;对无知和犯错的人,能感同身受;为穷苦者带来喜讯、向俘虏和受压迫的人宣告自由
答:接受基督所行的拯救工程。谁接受这救恩,就能获得沟通的可能性,重归与天主的共融,从而避免下地狱。有些神学家说,人死後,灵魂还有最後一次机会面对天主,此时必须作出抉择:接受或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