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他是以天主的眼光看待我们。而主教的目标则是使人的灵魂不至于贫乏枯萎。作为人灵的主教,耶稣是每位主教和司铎职务的典范。
神父是教友的亲人,我把沈神父当做父亲看待,每次探亲,给年迈的母亲一份礼物,同样给沈神父也是一份礼物。中风的人,特别怕冷,往往冷得发抖,我对老伴说:“神父怕冷,给沈神父做一件丝棉袄吧!”
那时他70多岁,还患有严重的面肌萎缩症,身体状况极差,但从来不把自己当病人看待。高高的个子,透着一身严肃的气质,但平易近人,穿着朴素。
感恩的人,最懂得生活的真谛,他知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会把上主的救恩牢牢镌刻在心,他会对别人的帮助报以深深的感恩,在感恩中更加尽善尽美地做好自己,更加泰然自若地看待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圣座传播部部长鲁菲尼在10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阐明,与会神长们要求给圣神腾出空间,在为个别议题寻找解决之道时不失去看待问题的整体视野。
教宗解释道,嫉妒随着“自言自语”而增长,以嫉妒的心目看待事物。嫉妒的人“无法看到真相”,只有“一个非常有力的事实”才能让他睁开眼睛。
索尔杰神父也以信赖的目光看待今日社会,他提到的许多事都反映了教宗方济各《众位弟兄》通谕的讯息,尤其邀请人超越分裂和冲突,以兄弟情谊相待。他不仅这样说了,也在整个一生中作出了见证。
耶稣的举动有助于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自身的挫败或黑暗的时刻。耶稣没有祈求,却赞颂天父。教宗表示,「这似乎有所矛盾,但真理就在其中」。那么,赞颂对谁有益呢?教宗回答道:天父不必靠著赞颂来增进祂的伟大。
教宗继续解释道,《神曲》有两个主轴,即“人在精神上固有的渴望”和“从天主是爱的观点看待幸福”。
这不是“通过一些施舍来减轻我们良心的责任,而是对抗用以看待穷人的冷漠和不义的文化”。施舍是偶然性的,分享则是持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