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强调救恩的普世性,不再局限于以色列,而是扩展到一切民族(即“万民”),具有末世论与默西亚性的视野,预示着新约教会的普世性与天主国的实现。第18节:上主这样说:“我要聚集万民和说各种语言的民族。
直到教会改革时期,第一种认知一直占主导地位,这种客观和信条般的认知强调信仰的正统性;然而,新教的改革家则强调对於我的基督,因此更加着重於承认祂的恩惠。之後便到了启蒙运动的时代。
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与神圣性我们受邀去跨越耶稣这道大大敞开的门,“去重新发现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一个生命的神圣性,恢复人类大家庭的基本价值”。
基督信仰是一个被高举在十字架上的人,一个为了拯救我们而毁灭自己的人;祂替我们成了罪。就如过去在旷野中被高举的罪恶那样,﹝在基督信仰内﹞现在被高举的是为我们降生成人的天主,祂替我们成了罪。
他在弥撒讲道中指出:真正的修和是天主藉着基督承担了我们的罪过,替我们成为罪(见格后五21)。教宗说:哲学家认为和平是一种有序的安宁,一切都井井有条、平静安定。但这不是基督的和平!
他承担了全人类的罪,为了救赎全人类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而被埋葬,第三日他复活了,他升了天……我们只有全心、全灵信靠他至死不渝,将来就能同他一起共享天国的永福等等。
当天选读的《若望福音》记述了耶稣怜悯罪妇的事迹。耶稣对控告罪妇的群众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就先向她投石吧!
第一条赎罪的途径,是承认你自己的罪:“首先你该说出你的罪来,好使你成义。”因此,先知也说:“我说:我要向上主承认我的罪孽,你即刻宽赦了我心的罪债。”所以,你自己也该承认你犯的罪。如此,上主才会宽恕你。
後来,罪进入历史,玷污了原本的洁净。「人再也不能直接靠近天主的临在,那指引人寻求幸福的内在指南针,丢失了它的座标」,取而代之的是悲伤和痛苦。然而,天主回应了人的呼求,派遣祂的圣子为人「敞开新的视野」。
后来,罪进入历史,玷污了原本的洁净。人再也不能直接靠近天主的临在,那指引人寻求幸福的内在指南针,丢失了它的座标,取而代之的是悲伤和痛苦。然而,天主回应了人的呼求,派遣祂的圣子为人敞开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