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中国教会被访者表示非常感谢教宗对中国教会的关切及说出中国教会常在我心中。
(NO.24) 就让我们在圣母的帮助与带领下,在我们的牧灵工作中,在我们的社会工作中,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在我们的宣讲与服务中,在我们一切的信仰活动与人际关系中,分享出慈悲,见证出慈悲。
此言流传甚广,出语者却鲜有人知。在国势最为衰微,且离乱丛生之年为臣,是什么在支撑着他?22年的修道生活,他又在古老的宗教里刨挖什么?原来,还有这样一些人,在这样思考、努力,不卑不亢地生活过。
通过考察近些年来的研讨进展,我又概括出两种新的宗教对话观,即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
教宗方济各在他«致中国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会文告»中还谈到,中国天主教信友必须能够提供先知性和建设性的贡献,它是从天主对人类生活的计划中取出的:这可能也要求他们困难地说出批评的话语
反之,在当下的窘迫与困厄中奋起,并摸索出走出困境的小径也是一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无需多言,静待病入膏肓而已。第二种选择需具备的核心要素是,一个称职的院长和一个有凝聚力并竭尽全力的管理团队。
在这封信中我切愿,也通过追忆我自己的修道院生涯,着重描摹出几点为陶成旅程甚为重要的几个思想。1。天主圣言谁若愿成为一名神父,就必须象圣保禄宗徒说的,他首先应是一位天主的人。
植物发蕊,苞芽,开花,结果,都是天主使然,天主发出能力,使种子因为土地自然生长果实:先发苗,后吐穗,最后穗上满了麦粒(谷4:28)。
(43)2012年1月28日,时年32岁的山东临沂教区谷兆河神父(1980—2012)因急性心梗去世;2004年9月19日晋铎,在世做司铎7年4个月9天。
比如在1979年,三联出的一本杨真的《基督教史纲》,这个著作是我的老师写的,用的笔名。当时给他的评价并不是很高,第一认为他的观点比较左,第二认为他的资料比较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