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难得的机会,让80岁的教宗有个半日闲,重温昔日的家庭温暖,也实在合情合理。我们都知道教宗此行回国牧灵访问的主题标语是“谁相信,决不会孤独”。要相信谁才不会孤独呢?
当时有一个名叫蹇恩望的老人说,其中一个是我闺女的孩子,孩子有意修道,他母亲也愿意献给教会,我更愿意。这位老人已把自己的独生子献给了教会,进了奥斯定会,现在正在读神学。我说:一言为定,不许反悔。哈!
我们现在每天所念的经,除天主经外,都是人编的经,确切地说应该叫祈祷文,而不应该叫“经”。其实,最好的祈祷是面对面地向天主说我们的心里话,梵二会议提出我们应即兴祈祷,就是这个意思。
教宗接着说,西默盎的耐心是天主耐心的一面镜子。西默盎在祈祷和天主子民的历史中,他学习到在上主内看到“一个慈悲、宽厚、不轻易发怒、充满坚定和忠信之爱”的面容。
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挑战,不仅关系到牧人,也与投入政界、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平信徒有关。教宗表示,至少在西方社会,我们早已把女性从属男性的社会模式抛在脑后,可是这古老模式的负面影响却从未被消除。
针对教友现场的提问,神父们也给予当面解答,教友们认真听讲,并做笔记,非常投入。在培训中,教友张冰洁姊妹分享了她的信仰见证。
她对天亚社说:「两个人信仰与价值观不同,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欣赏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如果拥有同一信仰,话题会多一些。」
他也指出了信德的问题与爱密不可分。他说:信德使我们向来自天主的爱开放,改变我们看事情的方式,因为爱本身就有光。即使现代的人不认为有关爱的问题与真理有关,只将爱搁置在情感范围内,爱与真理却是不能分离的。
圣座家庭委员会的成员兼「新家庭」运动的负责人弗里索接受了梵蒂冈电台的采访,谈论这份列出39个问题的问卷说: 答:这项创举确实是件新鲜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次教导他的学生说,每人每天坚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先尽力把手臂向前伸300下,然后再尽力向后甩300下。学生们听后不以为然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