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离开震撼心灵又使人难忘的灾区,真有些舍不得,有些不放心。喜闻将有第二批优秀的心理辅导梯队接任我们的工作,内心便得到了安慰和释怀,相信他们会做得更棒!
是的,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写作的习惯。更缺少把自己的讲道文章“发表”的文字福传意识。
其实不然,在宣讲过程中,若言语过于华丽,反而会影响宣讲的效果,因为这样很容易把听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的身上,从而淡化宣讲的主题。
也许旅客对这种事已经见多不怪,虽然这列火车是从北京开往邯郸的,其中定有邯郸人,老人一遍一遍地哭着、说着、泪眼汪汪着,但旅客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依然谈笑如故。
坚持真理,呼求正义,要像方济各一样在有纷争的地方去播种和平、在有残害的地方去播种仁爱、给无助的人带去安慰、给失望的地方带去希望……要像印度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一样,真正地把人当人看,弯下腰去给贫穷人当中最贫穷的人去服务
在此特殊情况下,圣座圣职部部长斯泰拉(BeniaminoStella)枢机接受本新闻网采访时表示,尽管此刻让人哀伤,却是“表达信仰的机会”。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今天依旧发生,一个人因不追随某些流行的模式而遭到嘲笑和歧视的时候,时常会将次要的现实置于中心位置:例如,将事物而非“人”置于中心地位,将成就而非“关系”置于核心位置。我们举些例子。
这样我回到比喻:君王——经文说——“他派遣他的仆人叫被请者来参加婚宴,但这些人不愿意来”(3节)。这就是历史的戏剧性之处:对天主说“不”。但为什么人们拒绝他的邀请呢?也许这是一次鸿门宴?
我们中有一部分人认为工作是生命中的一种惩罚,工作不是一件心甘情愿的差事,而是来自一种生活上的无可奈何。
但是,对圣经来说,对更精彩生活的渴望正是我们人之为人的特征:在希伯来语中,灵魂一词(nephesh,原意是“喉咙”)指的是人类作为一种存在具有渴求,对身外之物——诸如:空气、水和食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