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维雅内常着重以身作则,教导教友;他透过自己的榜样,使教友们学会祈祷,亦常常朝拜圣体柜内的耶稣。他深信,铎职生涯的热诚得以延展,实有赖于举行弥撒圣祭。
教宗表示,不仅我们基督信徒有,全人类都有守护的圣召,因为护守整个受造界就是尊重天主的每个受造物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就是要以爱心关怀每个人,尤其是儿童、年长者、脆弱的人和经常被我们遗忘的人。
由于自己当时负债不少、能力不足,所以我想到了多找几个人奉献爱心,我首先找到了一位经济条件不错的朋友,她有小车有小二楼,最重要的是,她还创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我每年都坚持给她的基金会捐款,可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秋风拂面,我静静地坐在凉台上看书,突然雅静大声喊叫起来,我急忙走过去问个清楚,她急乎乎地说:“也不知是谁给安琪妹输的液,都回了半管血了,做事这么不负责任,这么没爱心……”旁边的德兰妹却不声不响地走过去,
进德老年之家董事长张士江神父首先致开幕词,他说:“以慈善晚宴的方式进行募捐,是国际上常见的一种慈善活动,它既为需要帮助的人解决了实际困难,也为善心人士提供了奉献爱心的机会。”
(依32:17) 同样基督信仰还告诉我们,建立道德与爱心的社会,应是每一个基督徒在家庭、邻里、社会当中应尽的责任和使命。而道德的底线就是公平而正义生活,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落实爱心的生活。
捧一颗爱心上路的人,一生都将生活在爱中。看过一本真福德肋撒嬷嬷的传记,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有一次,穷人的德肋撒嬷嬷去拜访一位从来没有人关心过的老人。
穆神父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他说:“这样的祈祷活动可以激发修士们的爱心——爱受苦受难者的爱心。同时也让修士们把基督的苦难和人的苦难结合起来看,从而对痛苦的价值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虽是个老教友,但以前的信仰只是表现在早晚祈祷,大瞻礼进堂上,有世俗的需求时总是向主伸手要,从不考虑灵魂的饥渴、天主的意旨,更不想做什么奉献。
战争平息后,当地神父及教友们想把炸毁的塑像碎块重新捡回,并尽力让那尊塑像恢复原样,重新侍立在教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