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做您的工具,去宣扬和平,在满是憎恨的地方,我要播下爱心的种子;在满是创痛的地方,我要播下宽恕的种子;在满是疑虑的地方,我要播下信心的种子;在满是颓丧的地方,我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在满是黑暗的地方,我要播下光明的种子
这是教宗本笃十六世上个主日(6月17日)三钟经祈祷活动中,就当天福音芥菜种子的比喻所揭示的主要讯息。
教宗说,尽管农民洒下了优良和数量充裕的种子,也精心准备土地,好好的做他的工作,但要“种子会在正确的时刻裂开、芽苗从地理冒出来并生长,直到最后丰收,这都需要时间”。
今天他邀请我们来特别反省一种重要的与种子图像相关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充满信心的等待。
玛窦福音13章耶稣讲了一个有关撒种的比喻:“有个播种的人出去撒种子。撒的时候,一些种子掉在路旁,鸟儿飞来吃了它们。
韩建国副主任、张开银副局长和李枝刚神父为受灾农户发放种子“把全国神长教友的爱心带给受灾的兄弟姐妹,我感到非常骄傲,我们一定把赈灾工作做好!”
真的,福音的每一个词都如同撒入我们生命土壤的种子。耶稣多次以种子形象,赋予不同意涵。
耶稣说天主的话语是种子,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聆听祂的圣言,让祂的圣言在我们心中增长。教宗方济各6月8日早晨在梵蒂冈玛尔大之家主持弥撒,他在讲道中强调了上述思想。
这个大比喻有三个要素:播种者、种子、土地,在这里撒种的人和种子是没有变化的,显然只有土地起了变化。
同样地,种子不再是种子,因为它死了并给予了大树生命。教宗解释说,酵母和种子都在行进中做事,它们为了成就这事而死去。因此,问题不在於大小或多少,而在於是否能向前走,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