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相当于国家元首级的葬礼上,一队廓尔喀士兵对她行鸣枪礼,她的遗体被安放在曾经安放甘地的炮车上,由一队孟加拉长抢手护送。
我们有几位以行动推进非暴力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典范,例如: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马丁·路德·金和甘地。教宗表示,果断和始终如一的非暴力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感人。
在近代印度圣雄甘地和英殖民统治者的对峙中,似乎很好地表述了这种关系。以上所述,其情其景与主耶稣所讲到的以德报怨的教诲几乎近似,但细加分辨其动机、结果、价值却有所不同。
英迪拉·甘地(IndiraGandhi)于一九八四年被自己的两名保镖杀害;孟加拉国国父谢赫·拉赫曼(SheikhRahman)于七五年被多名军官暗杀。
“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这是印度圣雄甘地的一句话。赵承熙犯下了滔天恶行,他本人也饮弹自尽。如果继续以恶的眼光来看待赵承熙,甚至以恶的眼光来对待赵的家人,这就陷入了以暴易暴的怪圈。
印度甘地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如果基督徒圆满地活出基督徒的生活,在印度就没有印度教了。这些声言,绝非恶意攻击,实在是许多基督徒积重难返的病态,我们又怎能不因此而感到万分内疚、焦急悲愁?
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等都曾英勇地反抗仇恨与压迫,最后却成了毁灭性暴力的牺牲品。耶稣的死会不会同样证明在这个世界上善的软弱无力?
而这样的精神理念也被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所欣赏和实践:印度的圣雄甘地、德兰修女、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南非的曼德拉、不但宽恕并到监狱探望了他刺客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等
守夜人木屋内的书桌上方,贴着两个人的照片:甘地和贝多芬。他们都曾寂寞和孤独过,然而拥有强大的内心和精神力量,这是一份高贵的孤独。
在布罗克曼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许多名人的照片和画像,有圣雄甘地、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简·古道尔……就在我们仔细观看时,布罗克曼拉着我们来到一进门的一面墙边,指着一幅合影说:“看,这是你们的杨洁篪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