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香港:学者探讨法国在华传教修会,突破往昔侧重耶稣会的研究
2017-08-13

巴黎外方传教会从一六五八年清顺治十五年开始派会士入华,也是明清以来天主教在华传播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传教范围及至康藏高原及滇黔山地等地区,经历了禁教、清中叶、清末民初等时期。

早期土山湾印书馆沿革
2008-10-29

土山湾印书馆的史料所见不多,近日偶尔发现钟鸣旦等编《徐家汇藏书楼明清天主教文献》中的江南育婴堂记,现将其中有关早期土山湾印书馆史料整理如下:土山湾的彩色石印机19世纪下半叶,铅字印刷与排版同时传入上海。

神父不是“神甫”
2008-04-25

根据当时手头的钟鸣旦神父编的《徐家汇藏书楼明清间天主教文献》(五册,钟鸣旦、杜鼎克等编,台湾辅大神学院出版社,1996)和北大郑安德先生编的《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五册,郑安德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

明朝永历太子改名康斯坦丁
2014-07-04

给他施洗的人来头也不小,是在明清两朝都声名显赫的大传教士汤若望。庞天寿信教以后,跟京城以及南方的教会人士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李自成进北京前不久,庞天寿恰好被派去南京办事,逃过一劫。

北京市天主教举办2021年中国化神学思想研讨活动之“唐代以来的中国圣乐”音乐会
2021-10-19

随着主持人的解说和乐声的熏陶,大家的心灵共同穿梭于一道时间轴上,从远古的唐代到明清,再到民国,一直回到近现代,切实领略到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间不同寻常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价值。

寻找散失的徐光启墓志铭
2008-03-08

杜教授是研究中国明清历史的著名专家,对于喧闹的徐家汇还保存着一块明代胜迹非常兴奋,回国后和钟教授一起到处查找,终于在一本20世纪初出版的西班牙杂志上发现刊有拉丁文的徐光启墓志铭,在因特网上发给李教授,李教授如获至宝

寻找“番公”——耶稣先来了
2008-01-07

我学的是美术专业,凭我粗浅的知识认为:此物应该是旧时的“国产”,西方的雕塑整体来说比例协调,而这个雕塑比例明显有些失调,头部显得大些,这跟明清时期的塑像和画像基本相同,明清时期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基本如是。

北京:两所大修院修士展开宗教对话之旅,参访中国佛学院及白云观
2014-05-28

寺院中的部分陈列文物也是此次参访重要内容之一,这些从魏晋、盛唐、明清保留至今的珍贵文物,无不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对神圣事物的敬爱及尊崇。

关于“教友”与“基督徒”称谓的点滴思考
2017-12-22

(《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题那主教文献》册一,页379、389)。至于,教友一词,出现的比较晚。

浙江:浙江省天主教举办第三届通讯员培训班
2018-08-27

下午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由黄佳教授为大家分享明清天主教在华传播史及其贡献,黄教授叙述了利玛窦神父当年在中国传教时结合中国的习俗、语言,表达天主教的礼仪、文化,重点讲述了利玛窦神父运用合儒方针,特别在文化中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