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去一个避静院参加避静,正遇上200多位修女在同一地方举办年度大避静。在散步的时候,我看到95%的修女没有笑容,令人费解。
国王夫妇教堂及隐修院十五世纪建成,雄伟壮观,教堂内外墙壁布满石雕,都是几百年来隐修士的作品。堂内阿拉贡的国王和卡斯蒂亚女王的席位高悬于石柱的上方,各种壁雕凸显了政教合一体制下的信仰和文化的特征。
7岁即立下圣召宏愿,进入忠县天池震野小修院学习。年长入大修院,因学习刻苦勤奋,学业德品皆优,遂由教区派往罗马,于梵蒂冈传信大学深造。
《寻找天主的面孔》P.32[page]降为奴隶让我们来看一下若望福音第13章,其中,圣史记载了耶稣给门徒洗脚的感人情景。在这个场景里,圣史描述了耶稣的受苦受难、生活和言语的整体一致性。
笔者曾被邀请为某一修女院献祭,在领圣体时,修女要求自己由祭台上领受圣体。不但如此,她们还要求自取圣体自蘸圣血。问为什么时,她们答说现时代的神父都这样,尤其是港台神父上次来这样做的。
王神父于一九一三年三月廿八日生于内蒙古林西县乌牛台老房身西边墙村,三零年进入修院,四五年晋铎,其后在郑家屯、白城、苏家等堂区任本堂神父,也曾于吉林神哲学院任院长职务。
这些年来,随着天主教会神学与灵修思想的转变,愈来愈多修女走出修院高墙,积极投入社会生活与牧灵工作,例如:关怀弱势群体、传播信仰理念、改良社会风气等。在这方面,已辞世的印度德肋撒姆姆,便是最杰出的代表。
然后,他从另一个修会团体接受大学和神学训练──耶稣会马尼拉大学及圣若瑟修院。 成为教区神父后,塔格莱与耶稣会士共事多年。当在甲米地的伊穆斯教区担任主教时,他在当地圣言会的修院中任教。
他在上任后整顿神职界和主教,尤其注重在修院的教学内容和主教的选拔,非常关切信众的圣事生活。他颁布谕令,儿童从7岁起就能领圣体,成年信徒可以每日领圣体。他推行的所有革新都是以在基督内重整一切为指南。
祂不是解答道德上疑难学的法利赛人,不是与权势者做政治交易的撒杜塞人,也不是寻求用政治手段解救祂的子民的游击队员,更不是隐修院的默观者。祂是牧人!这个牧人用祂子民的言语说话,让他们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