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油画《天使报喜》安东尼亚佐·罗马诺/作这段福音对我们的启示就是:承行天主旨意乃是我们信仰生活的核心,我们学习、聆听、实践福音圣训,就是为了不断地承行天主的旨意,正如耶稣亲自教导我们所诵念的主祷文那样
想象祈祷:一般主要是从福音中取出一景,既可作为旁观者仔细观察,也可以逐渐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将自己置身其中,与事件中的主角耶稣或天主及其他配角相遇。
让我们敞开心扉接纳这一日的恩宠,就是耶稣自己。耶稣是从人类视野前升起的光亮「日子」。祂是天主父向人类揭示祂那无限大爱的慈悲日子。祂是驱散恐惧与焦虑之黑暗的光明日子。
他像主保若望宗徒一样,耿直、单纯、忠诚,尤其重视谦卑、爱德。修女院不能够一天没有弥撒!这几乎成了神父的信条。
1867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父在佘山山顶建造了一座六角亭,每边长各十一尺,高十尺,亭顶上一十字架,亭内供有圣母像,1868年3月1日,郎怀仁主教祝圣了佘山小堂和“进教圣母像”,该像是由中国刘必振辅理修士摹仿巴黎
原应在圣枝主日进行的世青节象征物:十字架和罗马人民救援之母像的交接仪式因新冠疫情的缘故推迟至11月22日举行。圣座新闻室的公告称,交接仪式将在教宗方济各于圣伯多禄大殿主持基督普世君王节弥撒结束时进行。
你:耶稣她:玛利亚我:若瑟之一我已早早地收拾好谋生的工具,回到她在纳匝勒的火炉边;给锯片松了弦,把墨线晾干,旋回墨盒,小心地放好,不担心斧头或凿子会生锈,任其自然。
这个最后的教导含有一个肯定──耶稣掌握了一切权柄、一个派遣──门徒要去往训万民、以及一个许诺──耶稣要永远与门徒同在。
初见常艳丽与普通家庭主妇无异,只是当她走路时,才发现了异常,因为强制性脊柱炎,她无法像正常人一般走路。然而天主的荣光照耀了她,一步步走来都是祝福。
新约把这个信念延伸到每个基督门徒身上,他们是天乡的公民和圣人的同胞(参弗二19),在这世上没有永久的居所,像流浪者一般生活(参伯前二11),常在寻找最终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