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厨房的师傅进来请大家去吃饭,为庆贺圣诞,餐厅里已经准备好了晚饭。
让圣母玛利亚我们的进教之佑,罪人之托的母亲向她的圣子恳求遣发圣神,唤醒我们灵魂深处的彷徨踌躇的决定:来吧,返回到你父亲那里。他在生活里等候你。
有一次进堂,看到门口贴着一张求援启事,原来是邻村的一位教友出了车祸,住院手术急需用钱,哑父看懂后,从家拿出仅有的1500元钱,托神父转送过去,神父手里拿着零多整少厚厚一沓子钱,闻着钱上面淡淡的豆香味,感动得眼泪直在眼角打转
在路加福音12-14章中,圣史记述了进天国的必然准备,首条就是诚实和依靠。耶稣说:你们要谨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即他们的虚伪。
由于她行动不便,第二次进堂已隔了几个月。她不会办告解,所以领圣体时,神父只是祝福了她,没给她分圣体。她踌躇了一会儿,第二次排队去领圣体,神父说:等一下,你办了告解再领圣体。
从此以后,我的人生态度改变了,常进堂参与弥撒。我时时事事依赖上主,期待主耶稣与我同在。在家里我和往常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近年来,我总是责备他们对自己照顾得不周到:进堂太早睡眠不够啦,儿孙满堂操心过度啦,省吃俭用营养不足啦,等等等等。以为这是为女儿的责任,是尽孝。
2004年,企业回升转入正轨,儿子开着新买的轿车去外地进材料。在返回的路上将车交给同学驾驶,不料轿车撞断了高速公路栏杆,栽到了七米深的沟里。汽车摔成个扁片,幸运的是俩人安然无恙。
圣若望在他的福音中写说:“耶稣所爱的另一个门徒……也进入了坟墓,发现殓布放在地上,他看见这一切,就相信了。”(若廿十,2,6,8)若望宗徒所说的耶稣所爱的那另一个门徒,其实就是他自己。
比如:懒惰了不想进堂,就会找一些借口,一方面认为天主仁慈,对人不会苛求,另一方面,认为天主不是无处不在吗,何必强求一定要进教堂呢?理性信仰者大多重视形式上、理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