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身体的软弱倒成为属灵的能力的动力;丧失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属世的贫穷倒成为属灵的富足。
作为“世界的救主”(若4:42),耶稣赐给每个人圆满生命的活水。 但是基督赐给的生命是“永恒”的生命,也就是天主的生命。这种生命是一种共享的存在,也就是共融。
路加福音里讲述了一个浪子(路15:11-32),他要在世界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地方”的过程,人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挣脱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个浪子在世界的摸爬滚打中满身伤痕,他开始洞察自己的内在生命,开始对自己诚实
当我们基督徒,作为活的圣堂、活的十字架、活的福音失去生命,不见精神,躲藏在人群中时,高耸入云的木十字架,铁十字架,石头雕像,树脂塑像……会更有意义吗?
透过杀害,你把死亡变成生命。啊!燃点的灯台!在亮光之中,那感情的深洞,本来曾经是昏暗和盲目的,却因着绝妙的爱,将温暖和光明带给它们所钟爱的那一位!
也有反对的,人们提出了众多意见和见解……其实,早在2000年前通过谁是近人的讨论,耶稣已经回答了这个道德和良知问题,其要求更影响了后世一些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尊重、珍惜和同情生命以及救死扶伤的道德基础
在他内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这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却没有胜过他。(若1:1-5)记者在现场获悉,两千多人的偌大会场,出奇的安静,众人皆热切专注地听讲座。
透过天主对我的慈悲和宽恕,也让我感悟到: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天主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我的生命也只属于他,因为我还在母胎时他就召叫了我,并告诉我说:你不属于这个世界,你是我的。
那哑口无言的门徒感悟到自己在主的生命的关键时刻所作的反应:当主被不公平的判决时,门徒们都缄默不语;当老师受侮蔑和假见证指控时,门徒们都沉默无声。
耶稣的话,不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文字,而是能在信徒的内心燃起火花,使他们忽然之间知道基督接触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