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义神父说:“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教堂的月饼发放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给予,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1931年修建西湾子教堂。1946年2月大堂毁于战火。目前的新堂修建于2009年。来源:简史参见《西湾子堂简介》(旧图片):摘自《崇礼西湾子天主教堂图册》夜幕下的崇礼西湾子大堂(图片:宋若瑟)
高祖父爱主切,清光绪二八年,教会难致命圣,教堂钟来见证!一人信全家福,感谢主族持守!感族人父与母伯与叔娘与婶姐与妹兄与弟为之祷。六手足计十二,同孝亲共出力,每动钱皆参与!妻欲揽亲不同,彼主动做表样!
当时,我家距离教堂较远,大概10公里。而我父亲又在离家30多公里外的工厂工作,即使如此,在我受洗后,他每次回来都会带我去教堂。后来从学校毕业,我也有了经常去教堂的习惯。
四、人的尽头神的开头妻子张玉霞在走投无路时,走进了教堂,她说:也不知道怎么了,当我走进教堂的那一刻,泪水就像开了闸的水一涌而出,止不住地流,在堂里呆多长时间,就哭多长时间,想哭出心中所有的委屈。
我在教堂痛哭流涕,在神父面前深深忏悔,我立志不再犯这样的罪。但好景不长,我再次沦落了,如果说上一次是来自于外界的诱惑更多一点,而这一次却是我主动去尝试了诱惑。
对于追随耶稣的人就应当把天主堂当作家,教堂就是神职人员的家!而且,生我等肉身者父母那个家,对谁都是短暂的,弹指一挥间,短短几十年而已。教会这个家却是常在的,永恒的。
在我十五岁之前,是绝对没有条件走进教堂的,母亲的膝头就是我和姐姐的第一所要理教室。母亲的信仰之深使我折服,使我倾倒。为信仰遭受磨难的母亲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如洪水猛兽,铺天盖地,席卷全国。
八十年代刚刚恢复宗教生活时,教堂很简陋,没有现成的经本,于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孩子们听大人背诵经文,并记在本子上。他视教堂如家,每天与妻子一起进堂参与弥撒,风雨无阻。
在教堂里,会长规定每周背诵一定条数的《要理问答》,如果贪玩背不下来,回来就是父母的一顿打。”至今四卷《要理问答》袁石信几乎还都能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