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展和外来人口的涌入,北堂大搞福传,每年都有三、四百人在这里接受洗礼。红红火火的福传令这座沧桑老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北堂福传的主要方式是办慕道班。
但这个“结局”的前提条件就是,现在就得像圣母那样生活,效法圣母的谦卑、服从、顺命、随时随地承行主旨:“主之婢女在这里,希望照你的话成就于我”(路13:38);像圣母那样爱耶稣,关注耶稣的神圣事业,偕同耶稣救世
教宗在讲道中指出,福音多次呈现耶稣与群众同在:从耶稣诞生时朝拜圣婴的牧童和三王,以及作异梦的年长者,直到祂受难时为祂擦汗的妇女、帮祂揹十字架的基勒乃人,以及左盗右盗和百夫长。
“凡你们每次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参阅:玛廿五40):这正是那些为了爱而不怕消耗自己生命的人所书写的历史。随后,教宗对这次聚会中的几个见证作出回应。
方叔华神父五月八日亦在亚洲新闻发文,感谢天主让他「遇见并结识温立光,能够积极投入爱的使命当中,并与最弱小的人分享」。
为隆重其事,仁慈堂上周一(13日)起举行一连串庆祝活动:13、14和16日举行第十二届仁慈堂国际会议,并在上周三(15日)举行弥撒圣祭及回忆图片展开幕。
于是,伯多禄因耶稣基督之名行了治愈的奇迹(宗三3-6)。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指出“义人的灵魂在天主手里”(智三1),教宗由此强调,“基督徒的所在在天主手里,在祂所希望的地方,”。天主圣子“以祂受伤的双手在天父面前为我们转祷”。
福音记载,耶稣被称为「若瑟的儿子、木匠的儿子」(参阅:路三23、四22;若一45、六42;玛十三55;谷六3)。
当天的要理讲授从福音中耶稣与尼苛德摩的对话展开(参阅:若三3-6):耶稣向犹太人的首领尼苛德摩表示,人如果要「见到天主的国」,就必须「由上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