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8:14)这一基本的基督徒真理一直是施礼华在讲道中不断重复的主题。
现在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接地气,刘奶奶是践行这一美德的楷模。
我被要求在四个诗节中插入一个不断重复的迭句,也就是让任何一个会众都可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是拉丁文:Inaeternummisericordiaeius,意思是,祂,天父的仁慈永远常存,取自《圣咏》第136篇,是贯穿那篇圣咏的一句欢呼词。
此问候词向会众表明:基督临在于此聚会的团体中,他是此聚会的主人。伸开双手象征对全会众的拥抱,愿大家合而为一,真正成为一个大家庭——基督的奥体。
曾试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曾激昂陈词“光荣天主,拯救人灵”;曾壮志凌云曰“金戈铁马,只身远行”。为的是回应那声深沉的呼唤:“来,跟随我!”
教宗在解释这篇读经时用了三个词:世俗、背教和迫害。教宗说:世俗指的是做世界所做的事,这就像在说:让我们拍卖自己的身份证吧!我们和大家一样。於是许多以色列人背弃自己的信仰,远离神圣的盟约。
希腊文用了很强硬的词,proagon,『纵逸不禁』。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意识形态:有关爱的意识形态、有关教会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从教会中削去基督的肉体。这些意识形态把教会剥皮去肉!
与‘我’相对的词是‘我们’,这样众人在一起才能和睦共处’。
由于耶稣伸手拯救我们,圣召的第四个词,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词是「赞美」。在赞美方面,圣母玛利亚是我们的榜样:「她感谢天主对自己的垂顾」,怀著信德,「把自己的一生化为永远颂扬上主的赞歌」。
著名的圣诞歌曲「祢自星辰降下」的词和曲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圣阿丰索的一生是在祈祷、朝拜圣体,和恭敬圣母中度过,他把对永恒生命的一切希望托付于耶稣和圣母。除了宣讲福音外,圣人还向社会中卑微的人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