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经香港赴菲律宾,在马尼拉若石学院继续攻读哲学和神学。1955年4月17日,在马尼拉与张景贤,赵根深,刘永石,刘国强,苏恒泰,耿进朝,刘振鹏一起晋铎。
他在家乡的圣若瑟神学院学习哲学,后来进入马尼拉雅典耀(ateneo)大学学习神学。1982年2月27日,他被祝圣为神父,并被安置在同一教区。
罗伯鲁家乡博物馆墙上的浮雕绘有其骑马出使形象罗伯鲁与同会的若望修士,于1253年5月从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启程,渡黑海,入俄罗斯。广漠的原野人迹罕至,两位修士深感孤寂无助。
他有过动摇,但为了真理,为作世人的赎价,为了唤醒人沉睡了的良知,他依然走向加尔瓦略山。为了真理为什么要遭如此迫害?耶稣在十字架上问世人,但他为世人祈求:父啊,宽恕他们!
下面我将以大家熟悉的若望福音4:1-30为例,简略介绍这三个步骤(先请组员轮流一节一节读完这段经文):〔一〕观察(Observation):我看见什么?
当他满百岁之时,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特准,于1997年元月15日宣发永愿,正式成为熙笃会会士,这在隐修会史册上应属罕见的篇章。 第一次到大屿山朝圣,是在1989年5月。
据《宗教新闻社》报导,特瓦尔宗主教指出,「我们每天在圣地目睹那些使我们成为现代加尔瓦略山的悲惨事件,可是没有人能夺走我们在复活主内的喜乐和我们对祂的信心,因为我们纵使身陷困境,上主仍邀请我们品尝祂复活的初果
稍作休息后,教友们怀着虔诚敬畏的心,重走加尔瓦略山,默观耶稣,体验耶稣当时甘愿舍生,听命至死,让他来告诉我们应当所行之事。成都教区唱经班的教友们于10点半左右达到西山本笃修院。
最上方,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十字架,象徵福传;而中央部分,有仙人掌的图像,仙人掌是当地典型的植物。
玛利诺其英文为Maryknoll,是纽约总部地名的音译;knoll是小山的意思,Mary是圣母玛利亚的英文,所以Maryknoll原意为圣母山。由于这个名称简单易记,该会渐渐地也自称为玛利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