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学课程有中国、世界哲学、文学史等;分哲学、神学两大班,学制六年(哲学二年、神学四年),后圣为神父。大修院刚成立时聘请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文德迩、葛木兰、任尔松、文登任教讲授神学,并由文德迩任总修院院长。
江西省天主教两会秘书长舒南武主持开幕式,天主教江西教区李稣光主教在致欢迎辞时说:420年前,利玛窦以及耶稣会的神父们在南昌,和中国士大夫交往中尊重和赏识当地文化重要性的经验,是当下中国教会在神学、礼仪以及牧灵福传的有启发性的历史之镜
恢复善导圣母会为教区牧灵福传事业服务(从恢复之初到撤销所有修女只发一年一度的暂愿),教区为了修会更好的发展,于2012年3月从南昌搬迁至架桥,开始为期两年的正规修会培育,教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聘请国内外诸多神父
接着大家坐车前往西街圣若瑟主教座堂,本堂李神父考虑到大家要领圣体,便先为此次朝圣做了一台弥撒,大家谦诚参与,完全交托。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马伯禄神父、施恩主教等院长,用了两年时间采集植物标本进行研究。民国三年(1914年)在进行科学分类后,印成《贵州植物谱》一书,其中有植物3000种、1000属。
2004年本堂刘永斌神父成立了慕道小组,当时只有几个人,后来发展成了有主管神父2人,福传义工80人(年龄在30至81岁之间)的慕道中心,并且专门设立了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
后来进修院后,李笃安主教又再次提醒我及所有修道的修士,要练字,字是门面。他曾经提到,许多神父,在圣堂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的答唱咏,字迹面目极其可憎,教友看后很悲哀。
有一本新书很吸引我,就是山东作家李业陶的新书《隔辈亲——爷爷陪伴你成长》。这本书很有亲和力,我被书里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
紧接着一个更大的奇迹临到我身上,我偶然中结识了著名声乐教授汪明浩老师,并奇迹般地被她老人家收为学生,且答应有机会介绍她的同学李双江来给我作指导,这对爱好音乐的我来说真是天降喜讯。
更令人惊喜的是,三位年过七旬的李宝堂、白虎生、张雨友老人,联袂合作,一人拉二胡,二人为大家演唱了几段让人喜闻乐听的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