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那法利塞人肯定像我这样,也是只想着自己——怎样弄到一杯茶,怎样使自己温暖舒服,从不想到客人。他照顾自己,对客人却一点也不在乎。客人是谁?是主!如果主到我这儿来,我会像这样表现吗?”
记得自己小时候参与弥撒,那些老神父似乎非常庄重认真,一字一句声情并茂,使人真的进入一种神秘境界,特别是在举扬圣体圣血之前,虽然念着拉丁文,但停顿、间隔的语气却非常明显,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耶稣在加尔瓦略山上的壮烈牺牲而深悔己罪且呼求上主宽恕
试想一下,一个木匠的儿子,竟然是天主之子,而非自己亲生,这对当时礼教极严的时代,大圣若瑟为了保守圣母的贞洁,以一个博大的胸怀维护了圣家的尊严。
教堂是我们自己的,教会是我家,为自己家做事,还要钱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意识——信仰与行动相结合。最后,邢月娥修女以《罗马书》12:1-2的句子鼓励教友,为福传加油!
答:我一开始想要吹捧自己,结果陷入毒品的深渊。然后,我家里出了些事:1992年1月11日,我失去了母亲;1993年1月11日,我又失去了父亲。我迷失了方向,无依无靠。我被孤立,有些人想帮我却没有成功。
30年前庆祝天主教信仰传入韩国200周年的时候,教会对自己的了解并不多。5年后,在国际圣体大会期间,我们如同大会口号,成为‘别人的食粮’。因此,我们开始藉着社会工作走向他人。
人们坚称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份,甚至是性和生理的身份。但这不是真的。」面对这些挑战,教会不能任由世界摆布,而要主动推动世界。
加纳主教团主席奥塞邦苏(JosephOsei-Bonsu)主教致函非洲足联,对这一争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既然自己都不是自己的主人,又怎能掌管明天。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
我们是人,有我们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圣母是我们可以完全相信的,因为她是我们的慈母,眷顾自己的儿女。为此,教宗方济各在今年的四旬期文告中邀请我们彻底铲除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