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在追思礼仪中不断强调:死亡并非毁灭,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基督带来的天国、永生和复活、令逝者与生者在回归大世界的旅途中永不相忘;我们与所有故去亲人,更可藉着弥撒圣祭,在爱的纪念中温暖相连。
其实,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向西方介绍长征的第一个人并非斯诺,而是一位来自瑞士的传教士。勃沙特,中文名薄复礼,是一位出生在英国的瑞士传教士。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作战时。
“为信仰主的人,死亡只是生命的改变,并非毁灭”。“死亡不是终结,而是进入光荣境界的门路。”“我们虽为死亡的定律而悲伤,却因永生的许诺而获安慰”。
现在,这些科学家们达到了这个目标,需要一提的是,他们并非出于信仰原因,而是为达到研究成果。成果被提出来,它使我们也能够说,在伦理和科学,真正的科学之间有相同之处。
只有这样,才能“藉着天主的恩宠,克胜内心因事情并非按我们的意愿进行而潜伏的苦涩和不满”。(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进教并非信仰的终点,而是起点。牛神父指出,越是与天主有了深刻的关系,越能提出问题,说明大家对待信仰的态度是认真的,是有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的。有时他人提出的问题,也是自己忽略却也想知道的方面。
向青年推广《玫瑰经》祈祷教宗表示,诵念《玫瑰经》是“简单且人人都能使用的途径”,尤其应推荐给青年,让他们感到这种祈祷并非重复和单调,“而是一项爱的举动,永不厌烦地予以传播”。
然而,更仔细地加以分析,会发现一个出人意料的愿景: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审判,却展现出人人早已活出的事实。
天主圣三共同创造、救赎和圣化世界,蕴含无限奥妙,并非人类所能洞悉。然而,人却不能因此懒于思考和行动,应在生活经历中不断探索、体会、信靠天主圣三的美妙。“当我们看见爱,就是看见了天主圣三。”
我国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便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思想,但到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天下寒士的房子梦想依然非常遥远,以天为房、地作床的无家可归者并非罕见,不仅使人联想起台湾教会作家李家同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