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教堂,见到一个小伙子,眉头紧锁,一脸愁容。他告诉我弥撒结束后想在我这里寻求一些心理疏导。弥撒结束后,走出堂外,我们两个交流了十几分钟。
开始时教友们喝得多,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外学生、年青人、老人们在这一天特意赶来非要喝上教堂里的一碗平安粥。有的孩子还特意给自己的家人、朋友用小桶或小盆带回去。
不怕自己拿不出成果,即使报刊不发表教堂专栏也能采用或者网上交流。不怕屡屡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前进。
离成都四小时车程的某城市,不知道什么原因,教堂竟然把前院租给人经营茶馆,可以喝茶及打麻将。要前去教堂时,需先经过坐满喝茶闲聊人群的茶馆,这是我从未有过的经验。我又去坐落在半山腰环境优美的圣本笃修院。
每次去教堂的时候,我总喜欢在艾天理神父的墓前静默片刻,缅怀我心目中这位了不起的神父。每当站在他的墓前时,我就会思绪万千,我想象着当年他一定是那样的豪情满怀,踌躇满志。
教堂里有专门的祈祷文和仪式来行使一次驱魔行动,(他说)。但是当他训练司铎时,他告诉他们不要担心技术问题。我告诉他们环绕着邪魔的是天主的荣耀,(他说)中心在天主上。
教堂刚开放时神父少,教小孩子经言要理的责任就落在她的肩上。她还特别会照顾临终者,从不嫌弃他们是甚么疾病或者是否卫生。 在大陆的教会有个习惯,有人去世时,教友们都会前去为临终者祈祷,并安慰他们。
在成功的光环下,刘谦却希望自己感受到神迹,他曾去过好几次教堂,希望能听到上帝对他说话,希望自己能够在圣灵的感动中得到安慰和引领。
每次进教堂参与弥撒时,看到教堂里人数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是老年人,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曾问过神父:这些老教友的子女和那些年轻的教友为什么不经常进堂呢?
许多教友听闻今天有温州的医生过来义诊,早早地就过来在教堂的院子里等候,义诊队的医生们在彩虹家园义工人员的协助下,随即开始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