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灵魂可能在黑暗中,而完全地交付是克胜这种考验的最可靠方式。服从和交付也是真爱。我越是服从祢,我就越能做到爱主爱人。祢的爱是无限的,是深不可测、无法衡量的。
厄则克耳提到天主与以色列子民的关系时,也不顾忌地使用强烈、热情的字眼(参看十六,1-22)。
根据当时手头的钟鸣旦神父编的《徐家汇藏书楼明清间天主教文献》(五册,钟鸣旦、杜鼎克等编,台湾辅大神学院出版社,1996)和北大郑安德先生编的《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五册,郑安德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
例如,许多身处绝症困境的人,凭借着对天主的信仰和信德,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在痛苦中寻找到安宁与慰藉,他们相信天主的旨意有着更深远的安排,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度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使他们的灵魂在苦难中得以升华
很神奇,我用我的方言陕西话,念天主经及圣母经的前半段,他用他的克罗底亚语念后半段,别的经文也一样。我们就这样配合默契地念完了一份玫瑰经,也到达了海边。
在第一篇读经中,厄则克耳先知描绘天主如同一位牧人,看顾祂的羊群,一一数点祂的羊只。祂寻找迷失的,包扎受伤的,坚固软弱和病弱的(参阅:则卅四11~16)。
(创6:2)亚力山大的革利免(也译克肋孟)说:“天主的儿子就是天使。”叙利亚的以法莲(又译为厄弗辣因)更为具体地认为:“天主的儿子就是塞特(舍特)的儿子,他们娶了该隐(加音)的女儿为妻。”
但是朝圣的各个教友,特别是三位年岁比较大的阿姨,都坚持到了最后,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恐高心理,走过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道路。
读经一厄则克耳先知书34:11-16这段经文既是旧约的预言,又在新约中借着耶稣圣心得以成全。一、经文背景简介厄则克耳先知是主前6世纪的先知,活跃于以色列被掳到巴比伦时期。
其中仅在银川地区较有影响的就有:1915年南关寺迁城内原址重修;1918年建北塔清真寺;1925年建通贵道堂清真寺;1931年在宗睦巷修建中大寺。占地3亩的宁夏吴忠清真寺也于1925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