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同一圣神的推动,教会内常有信友,甚至弱女子、孺子为基督舍生致命;常有传教士离乡背井,到天涯海角宣扬基督的圣名;常有主教、神父、修女、教友为他们最小的弟兄服务牺牲;常有不少人克己苦身,超凡入圣,作世上的光
如果将来我们能在天国里再见的话,当这一辈子神父受再大的苦,也就真无怨无悔了。
很难说这种希望的力度是否大于苦难的力度;即使这种希望真的能够撬起苦难,也得费上九牛二虎之力,搞得筋疲力尽,也许,在超越苦难时所受的苦最终会与苦难本身扯平。
就是在这种艰难苦的条件下,张凤娥先后收养了11名形神有病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其中3位老人先后安然去世。她的事迹感动了周围的人们,《中国妇女报》于2007年12月18日为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教堂内空间宽敞、明亮,罗马柱、拱形顶,两边墙壁设有十四处浮雕苦路圣像,整个教堂布局神圣、肃穆,引人举心向上。
贫穷的出身、纷争的家庭、面容的丑陋、身材矮小、学历低下、工作艰辛危险、甚至身体衰老残疾身患重病,人人都有一杯苦,那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友善吧,正如箴言所说:“良言善于如蜂蜜,使人精神振作,身体康乐
教宗重申,他坚信世界各地百姓所受的苦,必然关乎整个人类大家庭。为此,教宗呼吁国际社会尽速为「无止境的冲突」找出解决方案。这些冲突有时看来是「不折不扣的代理人战争」。
小堂于1930年启用并于1952年完工,保存了耶稣走苦路的相关圣物:即,耶稣背负的十字架的三个残片、罪状牌、一根钉子和荆棘冠的一部分。后来,还添加了一些小圣髑。(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对于金邦尼来说,传教士能力的来源,就是仁爱,尤其是苦人所苦的热忱。此外,他对福传的热情从来没有使他成为一个单打独斗者,而总是在共融中,在教会中。
这座教堂已有136年历史,面积4000多平方米,原名圣母七苦堂,后改为耶稣圣心堂,历来就是主教座堂,法籍传教士赵主教就葬于圣堂地下。24年前,我的舅舅姚铎民神父的遗体告别仪式也在该堂内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