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结束后,刘主教还特别邀请大家为孤独者、失业者、失独的家庭、冷淡的教友、家庭暴力、濒临破碎的家庭等祈祷,将祈祷意向奉献给水东圣母,祈求水东圣母的看顾。
此途径自圣洗开始(参罗六4),我们借由圣洗能称天主为父,其终点为死亡--前往永生的通道;永生乃是主耶稣复活的成果。祂要将所有相信祂的人借着圣神所赐的恩惠导入祂本有的光荣(参若十七22)。
洗者若翰向当时的人宣告说,“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所不认识的;他在我以后来,我却当不起解他的鞋带”(若1:6-8,19-28)。
奉献生活年先给自己的感觉是:我是度奉献生活者么?是神职人员度奉献生活,修女度奉献生活,还是我们众教友都能度奉献生活?
首先由于福传者并不清楚慕道者的内心需求,其福传就必然是主观的。其次,慕道者在网络环境中是无法体验与福传者的互动。再者,慕道者在根本心态上也无法进入一种圣言敬礼的信仰气氛中。
又圣母经欢喜、光明、痛苦、荣福天主经(一遍)圣母经(十遍)圣三光荣颂(一遍)第四端后的祷文(四)您是不幸者的抚慰、被弃者的慰藉、受苦者的安慰,除您以外,我可向谁求助呢?
其实,虽然李玛利亚修女是中年早逝,但她坦然、勇敢、顽强地面对疾病,历经奇迹恩典,笑对死亡,活出了一位度奉献生活者的人生信仰价值。两三周前,获知李修女因病情加重而住院。
她除了被誉为穷人的圣母外,还被誉为慈悲天使、贫民窟的守护者、行动的爱者、贫民窟的圣人、带光行走的人等等。
然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一定程度上双赢的结局,由于可能缓解弃婴者的愧疚心、罪恶感,从而间接鼓励了更多原本不忍心或不敢遗弃孩子的年轻父母更草率或更坦然作出恶的决定。
我们在《圣母德叙祷文》中所诵念的:至洁之母、可爱者母、善导之母、病人之痊、罪人之托、忧苦之慰、进教之佑、诸精修之后、诸为义致命之后等赞辞,对圣母来说确实是实至名归恰如其分,这也正是我们需要仿效和努力向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