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因连续不断地施舍、哀矜、救济穷人,惹怒了富有却悭吝的父亲,后来在无奈之际便采取了看似不近乎人情的果断措施,按自己的独特方式实践了效法基督拯救贫苦的誓愿,以下就是卡罗·加勒度以第一人称所著的
手术时,神父教友一直都在为孩子祈祷,天主俯听了众人的祈祷,孩子终于平安出了手术室,当时,负责手术的医生都被感动了,感慨道:不瞒你们说,我们对这个手术实在不抱希望,没想到竟成功了,信仰的力量真大啊。
结果只将领洗视为过去发生的一件事,甚至并不出于我们,而是父母的意愿,因此领洗对目前不再有任何影响。我们必须唤起对圣洗圣事的记忆。我们受召每天活出我们的受洗日,视之为我们生命中的现实状况。
是的,没有人不渴望爱和温暖,没有人不珍视信任和关怀。我们希望与身边的人或事物相处愉快、心情舒畅;也希望从他们当中获得满足感、安全感,以及欢欣和乐趣;为我们基督徒也更希望活出基督在纳匝肋生活。
教友往往只能是在教堂里面,闭上双眼听神父的讲道,于是,他们更是形成了一种习惯,即听这位神父讲的好不好,动听不动听,比其他的神父谁讲得更生动,然后,出了堂再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聪明的若瑟对此早有察觉,因为他敬畏天主,相信天主是全知的,不敢有丝毫的越轨行为让天主伤心,为此他对女主人的挑逗行为十分反感,但因为她是他的主人而不便明说,因此只是尽量躲,不与她接触。
圣子对圣父说:‘你既愿意救人,无论什么苦,我都甘心乐受,只要能承行你的旨意,虽然受万苦万死,我也不推辞。’”故经上说:“听命胜于祭献,服从胜过绵羊的肥油脂。”
小玛窦今年还不满十周岁,他的年龄虽小,又是才领洗的教友,信德却非常坚固,大家提起他,都说他是“人小信德大,言行实可夸,身处逆境不屈从,我们应该学习他”。
我问过伯伯,这一辈子大约参与了多少台弥撒了,他一笑说:不计其数,记不得了,只要天主一天不收走我的灵魂,我就一天不离开他的祭台!
不,不是的!我说的是:教会需要这非凡时机。在巨变发生的当代,教会蒙召提供她的独特贡献,让人们看见天主临在与关怀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