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国外读书时,时常对博物馆有名的宗教油画和教堂里的壁画感到很好奇,却看不太懂。书中的插图解读挺好,增添了读者对宗教绘画的理解力和欣赏力。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藏书,家中足足有半间屋里都存放着我的书,如果一天不看书,心里就好像缺了什么似的。我经常参加教堂的一些公益活动,例如北京南堂几次捐书活动,我都积极地参与。
教会保全了一家人没被饿死,而且我父亲还有了读书的机会。曾祖母信仰特别好,会背诵很多经文,到了80岁时还拄着拐杖到30里外的教堂过瞻礼,她能说会唱,广泛接触乡亲,带领亲友入教。
2005年6月24日牛神父(二排右四)出国前与部分同事们合影牛神父晋铎后,一直在信德之家服务各地神长教友,然后负笈海外读书,还没有在自己的教区服务过。
冯勇阿訇(右)向穆斯林大学生介绍授课老师王艳修女(左)上午9时30分,南充教区耶稣圣心会的王艳修女应顺庆区伊斯兰协会的邀请,给在南充各高校读书的40多位信仰穆斯林大学生介绍了天主教的信仰,就“我们需要宗教吗
我出生在世代教友家庭,曾在上海教会学校读书。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因信仰问题入狱,我也辍学了,后来嫁到了外教家庭中。丈夫尊重我的信仰,并有信教的意向。
我回忆童年时代,在徐汇类思小学读书时,每年的圣周四下午,我们信教学生都要列队去徐汇大堂观看濯足礼,先是在学生中选出12人,代表12宗徒,坐在大堂中央的一排椅子上,由主祭司屈膝为他们逐个用水洗足擦干,并送上每人一件小礼物
我10岁开始上学读书,因家境贫穷,交不起学费,但因天主的福佑,念小学、中学、中技的学费全部免交,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和平县工作。大约工作半年后,被调回四川乐山585所支援三线建设。
但是,有些父母固守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老观念。孩子能否成才,考试分数已经成了唯一的标准。父母应该明白,孩子的明悟、智慧和聪明首先是来自于天主,如果得不到天主的祝福,单靠人有限的能力很难成就。
爹妈没有文化,却培养了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爹妈把那么厚一本老式《圣教日课》一字不差地熟记于心,玫瑰经、苦路经、圣月里的各种经文,我看着经本都会念错,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