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病人的床头摆放着各类书刊报纸,虽然疾病让高大魁梧的他变得黝黑消瘦,但他的精神一直坚强不倒,他坚持读书、看报、写作,他对我们侃侃而谈他的病情、他的梦想,他的乐观积极深深地感染感动着我们;一位中年男子,
说起母亲,她老人家在姥姥家排行老二,自幼乖巧聪明,深得父母喜爱,读书时记忆力强,心算也颇为了得。孰料命运多舛,十五岁那年姥姥卧病在床,母亲日夜服侍照料。
他有三个爱好,进堂、读书加旅游。我很喜欢和他分享交流信仰,也许是缘于他对天主的那一份忠诚、理性以及人格的成熟度吧。
1912年在安阳总堂尚公小学读书,1916年到汲县小修道院备修,1922年进入开封大修院于1928年毕业回教区服务。
以前在国外读书时,时常对博物馆有名的宗教油画和教堂里的壁画感到很好奇,却看不太懂。书中的插图解读挺好,增添了读者对宗教绘画的理解力和欣赏力。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藏书,家中足足有半间屋里都存放着我的书,如果一天不看书,心里就好像缺了什么似的。我经常参加教堂的一些公益活动,例如北京南堂几次捐书活动,我都积极地参与。
教会保全了一家人没被饿死,而且我父亲还有了读书的机会。曾祖母信仰特别好,会背诵很多经文,到了80岁时还拄着拐杖到30里外的教堂过瞻礼,她能说会唱,广泛接触乡亲,带领亲友入教。
2005年6月24日牛神父(二排右四)出国前与部分同事们合影牛神父晋铎后,一直在信德之家服务各地神长教友,然后负笈海外读书,还没有在自己的教区服务过。
冯勇阿訇(右)向穆斯林大学生介绍授课老师王艳修女(左)上午9时30分,南充教区耶稣圣心会的王艳修女应顺庆区伊斯兰协会的邀请,给在南充各高校读书的40多位信仰穆斯林大学生介绍了天主教的信仰,就“我们需要宗教吗
我出生在世代教友家庭,曾在上海教会学校读书。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因信仰问题入狱,我也辍学了,后来嫁到了外教家庭中。丈夫尊重我的信仰,并有信教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