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后,她更感到生活空虚,她说:在工作中看到有些人勾心斗角、经常吵架,背后说人,生活无规律,感觉实在没意思。
我被告知,天主爱我——但我一点也感受不到,因为摆在我面前的事实,竟是如此的黑暗、冷酷与空虚。德肋撒修女的灵魂挣扎在提醒我们,我们的自卑和孤独感并不意味天主没有全心爱我们。
殊不知,这种说明更加的软弱无力,反而会让别人意识到他们内心有多么的空虚与彷徨。
来参加弥撒却不领圣体,就是参加宴会却不吃饭,别人品尝了美味佳肴而满心喜乐,自己却望而不得、饥饿空虚。希望以后参加弥撒时来早一点,好好准备自己的灵魂,如果需要,及时领受修和(告解)圣事。
耶稣虽有天主的尊位与权柄,但他“自我空虚”(婓2:7)、谦卑自下。他为“完成全义”(玛3:15)甘愿接受若翰的洗礼,一个他绝对不需要的洗礼。之后,若翰还将自己的门徒若望和安德肋引向耶稣,他说:“看!
天主子耶稣基督因为选择了爱人,祂放下了自己天主的形体,空虚自己,形态上竟然既不像天主,也不像人(斐2:6-10)。
天主子耶稣基督通过“窄”的方式,空虚自己,降生成人,成了我们做人和通天的“门”。只有我们找到了天主子耶稣基督,我们就找到了这道“窄门”,就得到了“救恩”。
炼灵月让我们想到死亡,但死亡不是痛苦,因为基督已经战胜了死亡,并从死者中复活,他在复活中显示出真正的生命,他又鼓励世人要不断地死于自己、空虚自己、活于天主。
凡是让祂救自己的人摆脱了罪恶、痛苦、内在的空虚、孤独。与耶稣基督永远只会产生喜乐、重生喜乐(《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1)。
接受耶稣救恩的人,不再受困于罪愆与悲伤,内心也不再空虚与寂寞。跟随基督,喜乐永随。教宗方济各以这段文字作为他的第一个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的开场白,这篇劝谕旨在阐明教宗方济各对于现代教会的具体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