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感到绝望和空虚?你是否缺乏活力和动力?你是否长期经历过一种潜在的悲伤?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当负面情绪被压抑并转向内心时,它就会变成抑郁。
因此,祈祷、行爱德和斋戒并非三个没有关连的行动,而是一贯的行动,是开放和空虚自我的行动,这样我们就能抛弃那压倒我们的偶像、禁锢我们的依恋。然后,我们萎缩和孤独的心灵会恢复生机。
如此,人也体验到自身的依赖性、自身的空虚和无聊、悲伤和绝望。只有天主能填平人类处境的深渊谈到人类这不幸的处境,帕斯卡称“除了无限和永恒的那一位,即天主本身以外,谁也无法填平那无限的深渊”。
祂本是天主子,为了爱人,为了将天父的圣爱带给我们每一位罪人,“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6-8)。
而是以柔弱和贫穷的方式自我启示:「祂本是富有的,为了你们却成了贫困的……」基督,永生天主之子,与天父一样享有权势和荣耀,却自愿成为贫困的;祂来到我们当中,亲近每一个人,祂不在意自己的荣耀,反而空虚自己
2)当代社会的特点:当今社会相比以往任何时代物质更加丰富,社会更加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加的提高了;但这一时代的人精神却更加空虚了,人也更加浮躁了,安全感也更加缺乏了。
这种只满足思辩的读经灵修,迟早会因为心灵的干涸而被迫放弃;那时,脑袋会觉得疲倦,不想读经灵修,或是苦思无门,读经灵修变得淡而无味,全无新意,但心灵却沉重空虚,感到上主遥远模糊。
自私、冷漠、空虚、虚假、贪婪,以及膨胀的物欲,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疾病,我们急需一种来自上天的医治。
我们的生活有史以来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了,但我们“精神上感到的空虚也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这句话是相当有分量的(大陆)知识分子告诉我的。
陈少平认为,人们离开教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今天在欧洲社会占据主流的世俗主义的影响,人们贪图享乐,同时人们又深受后现代主义否定一切绝对真理真理和权威的想法所影响,人们心灵空虚,行为放荡,不负责任,任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