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佳节,普天同庆,喜在心上,美在脸上,我去美发店修饰了发型,穿上了洁白的毛衣,配上美丽的服饰,但是内心的喜悦,远比外在的容貌要美上诸多倍。 我被分派到在教堂内中间通道服务。
外在的装饰固然需要,但是我们有否想过要整理我们的内在、我们的内心呢?“圣诞节”的钟声即将敲响,主耶稣基督就要降临了,我们心中沉积的俗事是不是也要做个“清扫”呢?
他就是给你换了,以后还会碰到这类事情,可以说这种事情司空见惯,我们躲不过,我认为要想使这种现象不发生,那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建立起道德来,现在国家的法律仅能约束人的外在行为,而解决不了人们内心的德,我们中国现在太需要以德治国了
借由默观外在世界与自己心念的种种,进而放下“自我”及“我所有”的执着,深远广大的“万物在基督内成为一体”与清澈明净的“自我空虚”,便在其中产生了。
这位圣人外在给人的印象是极为严肃简朴,内在则非常良善。他的生活态度作风与当时社会风气成强烈的对比,是个混浊时代的明灯。
确实值得深刻反思,我们绝不能再停留在只唱高调,徒有繁茂枝叶的信德外在形式上,却要以实际行动——哀矜施舍、帮贫扶困、救苦助残、抚慰疾患、支持卑微、鼓舞弱小等善行的“果子”来彰显耶稣基督三令五申所强调的博爱精神
据说,和香港问题不一样的是:英国政府原来不想把香港退还中国,还想继续其殖民地统治;而葡萄牙政府则是主动地提出了退还建议,因而为澳门顺利回归提供了外在条件。
加俾厄尔神父说:「学校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现实,在学校内部我们不谈论政治,但我们在宁静的气候中以价值观和真正的人权为中心,虽有外在情况,仍尊重每个人的宗教身份。」
而一旦这样的理想受挫,失去了他们真正喜欢和追求外在的目标,其内在的空虚就暴露无遗,就会在浮躁、焦虑、郁闷中失去安全感。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吃点饭、穿几件衣服就准备离开。
教宗阐明,曾经有人「假设宗教情操的纯洁美善并不取决于外在仪式,反倒把仪式看作无用的负担或者有害」;他批评的不是「特定的礼仪形式」或「某种庆祝方法,而是礼仪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