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本堂刘永斌神父成立了慕道小组,当时只有几个人,后来发展成了有主管神父2人,福传义工80人(年龄在30至81岁之间)的慕道中心,并且专门设立了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
这话说得颇有哲理,正因为有明天作后盾,好多人对该做的事也总是松松垮垮拖拖拉拉,致使自己的远大理想、雄伟计划,最终在“明日复明日”中演变为“万事成蹉跎”的可悲结局。
财的执着比苍耳子更黏人……这一切,都启发我“从主之道”:把握当下,以免错过今天的蓝星花;寻找对治焦躁的熏衣草;而跟随基督所需的恒心,比种藤萝还长远……更透露了“生命本真”的消息:走出烦恼火宅,体证竹林清凉;期待花落实成的圆满
他的生活态度作风与当时社会风气成强烈的对比,是个混浊时代的明灯。教宗说:“圣奥多内生活的时代正是隐修生活鼎盛的中古世纪,当时圣本笃会会规所启发的神修生活风行全欧洲。
孩子平安出院后,她们全家及在医院照料孩子的亲戚朋友都加入了教会,成为主的儿女。“她总给我吃的、用的,还总和我讲故事听,不信你问问她,”在一旁一直沉默的连凤玲控制不住地说。
让我很震惊是:在靠近祭台的右下方,整整齐齐地站成几排的60余人地队伍,穿着统一的服装,整台弥撒都是由张老师指挥,那声音好像在空中飘着一般,好听极了,真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了。直到现在想起,还是回味无穷。
3天的培训和会议在祈祷与共融的气氛中进行,各个修会分享了各自的神恩和服务,并探讨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服务社会人群,见证福音信仰,并加强全省修女的陶成和再培育。
天主的圣言绝对美善,能保证人的成圣,对人的裨益是肯定的,每个人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所需。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在学习运用圣经时才能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使自己的灵修生活日趋完美圣善,日益相似耶稣基督。
随着学员范围的逐步扩大,我们也期待着有一天来此学习,陶成自己。我们又参观了北京北堂(西什库天主堂)和南堂(宣武门天主堂)。两座教堂,一座是最大的,一座是历史最悠久的,单是建筑的外观就引人遐想万千。
科学至上的观点将人,甚至基督的宇宙中心地位一下子取消,人被说成是历史的偶然产物,闯入不受欢迎的浩瀚辽阔的宇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