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档电视节目,播放了记者暗访一家“特色菜馆”的情景,当出现一只套铁链的幼猴面对屠板惊恐万状、拼命向后挣逃的画面时,我注意到:演播室的现场观众中,最先动容的是孩子,表情痛苦最强烈的是孩子!
他们与你、我或许在生活习惯、认知上有些差异,但大家一样都是天主的子女,因为我们的内心都有着同样的信念,而且面对同一的终极源头。暑假期间,我有机会去了一趟大陆北方的几个城市。
面对极度的痛苦考验时,耶稣以他的榜样教导我们克服软弱的方法是更热切的祈祷,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反抗。我们顺从天主上智的安排,天主必定回应我们的祈求,而他的回应必然高于我们的期待。
特别使我震憾的是在近3个小时的弥撒礼中间,出现了3次漂泊大雨,可人们从容面对,并无动摇之意。台上台下安静如常,像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使我认识到了信仰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
他们与你、我或许在生活习惯、认知上有些差异,但大家一样都是天主的子女,因为我们的内心都有着同样的信念,而且面对同一的终极源头。暑假期间,我有机会去了一趟大陆北方的几个城市。
爱赋给人完美的平安,使真知的人为了跟随基督而能够面对极大的牺牲,甚至是最大的牺牲,让他一步一步地在德行上登峰造极。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这22位青年的选择,但是他们自己和在场参礼的主教神长和亲友却非常清楚他们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和社会。善牧是福音中耶稣自我比喻的形象,这个形象具有很深的神学意义。
我也深刻的领悟到传福音是要吃苦、受迫害,需要密切配合天主的意愿,时常顺从圣神的引导面对种种的挑战。4、最后刘姑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古老而简单的祈祷方法——“静观”(用图片)。
我也曾想到,人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必将会有面对生离死别的那一天。不是父母和子女离别,就是子女和父母分别;前者是父母将思念的痛苦留给了子女,后者是子女将思念的痛苦留给了父母。
对那些‘失足者’他态度严厉却不是没有弹性,允许他们在诚心忏悔后有获得宽恕的可能;面对罗马,他维护非洲教会的良好传统;他充满人性和福音精神,在瘟疫时期鼓励信友协助外教人;他知道以适当的方式来提醒信友们,真正的生命和财富不在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