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人书十三章第七节说:你们应该记念那些曾给你们讲过天主的道理,作过你们领袖的人,默想他们的生死,好效法他们的信德。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评价一个人主要看大体与主流,要看行动与事实。
玛利亚·玛达肋纳在与复活了的耶稣相遇中成为了圣徒中的圣徒,这个荣誉称号应该属于她;因为她是第三日的见证者;因为她见证了:通过耶稣的复活,给予我们人类意义,把我们的生命从存在的偶然性,以及享乐主义与物质主义的绝望与无聊中解救出来
我家经营着一个小首饰店,我平时去店里,婆婆帮忙照顾两个孩子,回家后孩子和家务基本是我一个人料理,店里的生意也离不开我,感觉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但从来没有得到过丈夫的一句肯定、理解和欣赏的话,做好了是应该的
天主给的多要的也多,我们老教友从小领洗进教,领受了更多的恩宠,我们应该更多地去结福传果实。在我的堂区,令人深受感动的是残疾人也迈开了福传的脚步。
无论人们嘲讽和批评的正确也好,还是捕风捉影地诬告,教会应该而且也绝对不能姑息和容忍神职人员的任何性犯罪。神职人员更应忠于自己的信仰追求和贞洁圣愿,做个自由幸福的奉献者。
到目前为止,这首诗歌只谈到「圣言与天主同在」,尚未谈到「圣言降生」,所以这段经文的内容应该可以让基督信仰与非基督宗教产生某种共通的关联。
当我们吃耶稣的肉、喝祂的血而获得丰富生命的同时,也应该像祂一样,成为他人的“生命之粮”。正如父派遣了耶稣,祂也要派遣我们像祂一样去满足别人在生活、心灵和信仰上的各种渴求。
事实上人应该害怕的,是自己拒绝天主的恩宠,使天主的恩宠落空。犯罪,本身就是惩罚;行善,本身就是赏报。
任神父对主教说:“您现在老了,不能动了,到了做补赎的时候了,我们服侍您也是应该的,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而且我们在服侍您的时候也获得了灵性上的收获。”
在这种社会和宗教背景下,一方面,犹太人在等待“默西亚”的早日到来;另一方面,他们却对“默西亚”产生了“新的期盼”,希望“默西亚”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和社会环境中“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