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撰写了《论天主圣神降临》、《论玫瑰经献仪》、《论坚振圣事》、《论告解圣事》等圣经释义书籍,为温州教区复兴、繁荣、共融合一、培训圣召等牧灵福传工作呕心沥血,为教区信仰播下宝贵的种子。
就如同耶路撒冷城中的穷寡妇,仅仅献了两文钱的仪,可是主耶稣称赞了他。我们为什么不效仿这位连上主都称赞的寡妇呢?或许在物质方面我们是贫乏的,可是我们有的是爱心,不是吗?
为此,今天这台按照教宗本笃十六世的意向在罗马圣大殿举行的弥撒,其全部献仪都将捐献给四川大地震灾区。这是罗马著名圣母大殿首次为一国地震灾民鸣钟,并为中国四川地震灾区捐献。
1686年殷铎泽《中国礼仪证言》,1656年聂仲迁神父著《中国礼仪报道》,1689年穆迪我神父著《圣洗规仪》,即圣洗圣事解说及其施行仪规二卷。
我想到一些带着献仪来到教会的捐助者,他们说:请收下这份捐给教会的献仪。其实,这是许多人的血汗钱,他们遭到剥削、虐待,为了微薄的收入而沦为工作的奴隶!我会对这捐助者说:拜托,请收回你的支票,将它烧掉吧。
爱心小组的教友进行捐款,为死去的乞丐准备弥撒献仪,我也献出10元。我很惭愧,在老人病危求助我时,我未能帮他解决危难,却畏缩而狠心地推脱他,而今以这点献仪,能补偿我的过失吗?能安抚我的良心吗?
老父说,“灵魂无价,为炼灵,没有献仪也可以。”这句话传开了,从此穷人不为做弥撒担心了。对穷人来说,这是实在的福音。“量力供应圣教会的需要”,贵在“量力”两个字。
在最后一章中,《训令》则论述了有关施行圣事的献仪问题。《训令》中指出,献仪应是奉献者的“一项自由举动”,不可作为一种费用或报酬而被索取。
1686年殷铎译《中国礼仪证言》,1656年聂仲迁神父著《中国礼仪报道》,1689年穆迪我神父著《圣洗规仪》,即圣洗圣事解说及其施行仪规二卷。
司铎可于其中一台弥撒自由为某人献祭,并收取献仪,但不得在其中第二台和第三台弥撒再收取献仪。其中第二台弥撒的意向该当为所有已亡信友奉献;其中第三台则该当为教宗的意向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