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拥抱痛苦悲哀与喜乐在我们的社会里是被分开的。一般人认为:你在高兴时,是不会悲哀的,在悲哀时是不可能高兴的。大家都尽量想避开悲哀与痛苦,因为它们和我们想要的喜乐相反。
教宗于圣神降临节主持天皇后喜乐经祈祷活动(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5月31日圣神降临节正午再次来到宗座大楼书房窗口,带领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诵念天皇后喜乐经。
「基督徒的美德是自我检讨的能力;这能力甚至超乎美德」,是成为基督徒的第一步。教宗观察到,我们每个人都善於为自己找藉口,擅长为自己的过失辩护。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摆出无辜的表情来脱罪。
他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中东基督徒的悲惨处境,强调「在任何有关宗教自由这项基本人权的讨论中,保护都是关键元素之一」。
问:教会是个可以分享喜乐,也可以分享痛苦的场所……答:感谢天主,我们的文化有一个集体特徵,就是不仅从个人观点,也从团体、家庭和堂区的观点活出信仰。
当他们表达他们喜乐的经验时,复活的主显现给整个团体。耶稣来到时他们正在分享与他相会的情景。这让我想到这是个多么美好的分享,分享信德是重要的。这个报道让我们想到分享对复活主的信仰的重要。
欧洲和北美主教团协调小组代表们1月5日至10日前往圣地﹐进行一年一度的支持当地基督徒团体朝圣访问。
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是基督徒应常常谨记的处事原则。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则教我们己之所欲必施与人。(连载之三)
忠于和热爱福音,成为喜讯的见证人和宣讲者、喜乐的传播者,以父亲的心肠接近司铎和会士们,运用聆听的艺术。”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提醒我们,不要成为当摆设的基督徒,甚至没勇气去打乱过于安逸的生活。 当天的读经讲述保禄宗徒在公议会中受审,并受主派遣前往罗马作证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