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单是要显示些许的热情,而且“总要找出时间和方式,设身处地为他人著想”,并跟随那从不让我们感到窘迫的上主,“甚至在我们有了罪过时也如此”,因为“是爱走近他人,是光永远照耀,在黑暗中也如此”。
这么多的问题,又该怎样去面对呢?近年来,国家试图鼓励社会建立老人安养院,增加老人的入院人数,有些地方也在搞老人集体供养试点;现在,国家又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办法想了不少,但却是杯水车薪。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天主会在你无能为力的时候去帮助你,只要你去向他祈祷、信赖他,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他。我出生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村子里,父母离异,母亲去世,因故二伯收养了我。
这时虽然我知道的不多,懂得更少,但我尽量按着母亲告诉给我的天主十诫、圣教四规去生活行事,不敢做坏事,怕伤圣母心。宋玛利亚感动地说。
如果我们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想出很多华丽的词语去给人宣讲福音,我们不要忘了去付诸行动。爱,并以你的生活表达爱。这句公元三世纪北非圣人奥斯定的话为今日的我们仍有实在的意义。
福音(路7:11-17) 那时候,耶稣到一座名叫纳因的城去,祂的门徒和一大群人跟着。快到城门口时,正有人抬着一个死人出来,死者是一个寡妇的独生子,一大群本城人陪着她。
去参加避静是缘于看到修女分享的通知,对于灵修陪伴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心灵辅导早有兴趣,蒙主恩佑得以成行。
说来奇巧,在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突然热心起来,每天晚上去伯伯家学早晚课经文、读圣月等,他念我抄,写一遍就记住了,接着一起念经,结束后一起打扑克,每日如此,并与同学约法三章,一辈子不说一句脏话。
这样的改变就会驱使他们去思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改变了他们的家人。这样改变就会使得他们走进信仰,认识那使我们得到奇妙再造的那位。 其实没有任何传道比传给我们家人更难的。
它让我们在面对上主的命令和教导时,怀着谦卑和顺从的心去聆听、去遵循。就如同在旧约时代,约伯虽遭受了巨大的苦难,财产尽失、身体患病、亲友背离,但他始终坚守着对上主的敬畏,没有丝毫的怨言和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