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宗徒认为:与天主共融是以遵守诫命来表达的。“那遵守他命令的,就住在天主内,而天主也住在他们内”(若一3:24)。在西乃山上,天主与“那些爱他,并遵守他诫命的人们”订立了盟约(申7:9)。
答:我们将欣喜万分、鼓足勇气地再出发,我们将与许多人分享这喜悦,最终,这也是个与许多人共融的例子,因为我们的梦想是在世界各角落找到更多穷人们的伙伴。
他说:你们要在圣地的难民身上迎接他,在基督信徒生活并受到迫害以致殉道的中东国家迎接他;你们要在穷人、孤独受折磨的人身上迎接他,这些人在圣诞期间可能感到孤单、被遗弃;你们也要在准备与天主教会共融的圣公会的成员身上迎接基督
与天主共融是“每天祈求的恩典”,也是个人的承诺”,好使我们的生活不被世界的偶像所奴役,而是去关怀我们弟兄姐妹的需求。最后,教宗总结道,爱近人是验证我们皈依和成圣道路的方式。
在中华大地传福音的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和其挚友、最杰出的皈依公教者徐光启,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一束闪烁之光、一个爱的中心、一个赋予民众活力的酵母”,因为他们生活“在与天主的共融中。
人生的问题,人自己无法解决,但在人生的旅程中只要与基督信仰同行,与基督的大爱共融,就能获得上主的恩赐,进而分享他赋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在体验他丰满、永恒的生命中获得圆满的喜乐和对永恒的希望。
便开始分别协助在客运大楼祈祷室及国泰城举行的定期中英文弥撒,亦有协助安排堂区朝圣团于出发前和回港后在机场举行的礼仪;此外,团体现时也有举办定期的圣经及主题分享、每週的慕道团、圣母军会议,以及协办每月的午间共融祈祷合一聚会
17世纪初叶,利玛窦神父历尽千难万险的到来,不仅满全了沙勿略·方济各神父遥望中国大陆而不至的终极抱憾,而且在至为坚韧的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互鉴共融的金桥,使世界文明更加璀璨。
在弥撒中就是指共融(即领圣体),当我们聚集一起走向祭台,去领受基督的体血:这是所有恩赐的果实,被上主转变成为众人的食粮。
在教会古今中外的历史里,许多富有者并没有因为这句圣言而退缩,他们用最彻底的贫穷方式来跟随耶稣。